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 | | | 图片:耶路撒冷和中东地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座城市在哪里? (2)介绍“中东”概念 | | 让学生对耶路撒冷和中东的有一个地理上的认识 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 | 图片:中东地图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有的信息联系以前所学,说说中东地区在历史上有哪些成就?(提示:从古文明、宗教、民族等角度说明) | 学生观察图片并同桌合作回忆完成: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等;宗教: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犹太教,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民族、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等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再进行适当的补充 | 通过地图中提供的图例和注记等信息,学生联系七八年级所学罗列出中东曾经的文明,感受中东文明的魅力和中东人民的智慧。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现在的中东为何如此动荡的原因的热情 | | 1.表格:《中东战争简表》 2.合作探究园:动荡的缘由 (1)材料:材料一中东地理图、材料二中东石油储存表、材料三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文字材料、材料四巴勒斯坦地区水资源分布图 (2)引导学生合作思考完成: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东的重要性; 结合四则材料说说影响中东和平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影响中东和平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 1.学生通过表格了解中东地区的动荡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图片观察描述出中东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石油资源丰富 用过图片和资料有效信息的提炼,得出领土因素、宗教因素、资源因素等影响中东和平进程 结合文字材料和教材得出巴勒斯坦问题是影响中东和平的最大问题并对其形成过程有大致的梳理 | 通过阅读表格,了解中东地区的动荡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文字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得出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原因 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整理而成 | | 1.图片:阿拉法特和拉宾,连接介绍阿拉法特和拉宾 2.根据图片和教材完成信息填写,了解中东和平缓和的进程:(1)阿以各方在______有关决议基础上,基本接受了______的原则。 (2)1993年,巴以在美国签署了______,达成和解,相互承认,迈开了______进程上的重要一步。 (3)随后,巴以两国就______达成协议。 3.合作探究园—受阻和平路 材料:三则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句话是谁在哪里说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二中“在华盛顿的一次握手”“握手”双方是谁?有何意义? 拉宾遇刺说明了什么问题? | 学生通过图片和相应的文字说明了解中东和平进程中关键的两位人物 根据对教材的预习,将中东和平进程掌握 学生小组合作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分析出阿拉法特和拉宾为和平所做的努力。同时也知道拉宾的遇刺说明和平之路并不平坦 |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预习整理历史发展的脉络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的补充,对中东和平进程有更广泛的了解 通过文字材料,练习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分析信息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图片:展示战火之中中东人民的各类生活状况 2.沉思:有哪些办法能继续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 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在动荡之下,中东人民承受的苦难 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从原因着手,从资源、大国等角度提出推进和平进程的建议 |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动荡对人民的伤害,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从实际出发,提出有建树性的建议,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的习惯 | | 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知识? | |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
五、板书设计 (一)辉煌的古代中东:古文明、宗教、民族…… (二)动荡的中东地区: 原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复杂的矛盾、巴勒斯坦问题 (三)中东和平曙光:联合国、阿拉法特、拉宾 (四)动荡下的中东人民:和平谈判、资源合理分配等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探究活动比较多,包括学生自主独立探究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探究问题。中东问题在我们平日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相关的新闻,相对而言有多了解,学生对这一地区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有了探究的兴趣。大量的图片、课外资料的补充,激发了学生了解、探究的热情,所以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二)不足之处 (1)资料补充上:关于中东的典型材料和当今时政热点有关的材料是很多的,但这一方面的资料我补充的还不够。其实可以选择更多更贴切的相关材料,不仅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 (2)学生合作探究上:在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活动中,有一小部分学生并未被真正的调动起来。这是不利于他们思维的活跃,不关注有可能导致他们只当观众,还不是参与者。所以以后应该全面关注,积极调动喜欢当“课堂隐形人”上课和参与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