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这是一篇感情真挚、语言朴素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读来让人感动。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课堂更为和谐有效。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抓手,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深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充分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一、 联系课文品读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
课文中三处“没想到”,包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愧疚、难过、感激……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二、结合生活品读词语,感受母亲的辛劳
在教学中我从“翻山越岭”这个词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母亲的辛劳;此外,结合插图进行理解,更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有了这样一种感性的认识后,学生读得投入,读出了自己的真情。
三、借助想象品读词语,感悟母爱的伟大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深入理解“重担”一词所包含的意蕴。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母亲在灯光下、在稻田里、在我生病的床前,为一家人的辛勤付出。此时,“重担”这个词在学生眼中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字眼,而是变成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在教学中,努力以“本”为本,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咀嚼、品味、感悟中感受语言的韵味,体会母亲的伟大,获得情感的撞击。整堂课,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深入品读中理解文字的内涵,在学生投入的读、说、品、思之中,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努力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让课堂更为有效、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