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例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避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沦为“旁听者”的现象。同时在所设计课堂中更多的避免“点将”现象的出现,努力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互动中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以及思维去认识,理解事物。
二、将理性内容形象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脑具有逻辑思维的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的功能太过理性的化的课堂学习内容容易使学生左脑处于超负荷状态,容易产生疲劳的象征,因此学生容易兴趣索然,相反,右脑常常被冷落,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平常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使用幻灯片,影视等素材教学,让历史知识赋予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那么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讲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等,但是,单凭这些文字资料,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外交事业的巨大发展。笔者引导学生先看课文中的三幅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毛泽东会见尼克松”、“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通过这几幅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气息。然后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乔的微笑”这幅经典图片,让学生继续思考为何乔冠华会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之上适当“点拨”让学生注意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状况思考,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从外交僵局到外交新局面形成的过程,教学通过简单的图片自然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启发,兴趣更加浓厚。
三、历史与现实“热点”相结合,更容易激起学生探讨历史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毕竟太远了。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热点”。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例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割占中国领土台湾一事,激发学生对当今台海两岸关系的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认识,学生自然而然展开对台独势力的讨论,自然而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关注。当今中日关系尤其以“钓鱼岛”等事件为焦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展开讨论,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催化剂。
四、适当把握研究性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回归学习历史“热情”的重要途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好奇与探究心理的激发下,从所感兴趣的各种现象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增长阅历、解决问题、成熟人格、学会学习、养成学习习惯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教学理念不断的传播,研究性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当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调节剂”,也就是说,在教学事件与空间有所局限的情况下,适当对研究性学习加以运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乡土文化一直是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就海南本土而言,先太夫人,海瑞,五公祠等都或多或少是历史融合本土文化的结合体,毫无疑问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激发点。
五、适时做些巩固性练习,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教师把握教学不甚到位,因此常规教学时有陷于“表演”,落于“花哨”现象,这种缺乏实际性内容的教学,虽然能够短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往往由于学习内容过于空洞,总有课堂热闹课后忘光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必然失去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课堂中添加练习或者课后适当选择些识记性作业就非常有必要了,这也是维持其兴趣的不错方法。举个例子,当学生再面临众多次的考试后,答题思路不明确,甚至无从答题,那么成绩必然不理想,那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明显的厌学现象。所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兴趣就提高起来。
提高学习兴趣,显然已经形成共识。当代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更应加大考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当然,我们在把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能过于流于形式,过于讲究“热闹”,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应该重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让学生体验学习快感的同时,能够快速的把握知识,这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