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响幼儿创意制作的乐曲
内容摘要:创意制作活动是指运用多种手段,从多个维度将物质材料形成占有一定空间的具体形象的创造性造型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是主体的实践者、操作者,但由于受孩子年龄特点、身体发展、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孩子在制作活动中,还需要老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指导孩子进行制作、创造,从而奏响他们创意制作的乐曲。
关键词:创意制作 激趣 点拨 自由创作 赏识
创意制作活动是指运用多种手段,从多个维度将物质材料形成占有一定空间的具体形象的创造性造型活动。创意制作是非常自由的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创意和随心所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这指出了幼儿处于主体的地位,同时也指出了教师的指导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是实践者、操作者,但由于受孩子年龄特点、身体发展、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孩子在制作活动中,还需要老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指导孩子进行制作、创造,从而奏响他们创意制作的乐曲。
一、前奏:点燃幼儿创意制作的火花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幼儿制作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让幼儿产生制作活动的兴趣,才能点燃幼儿对制作活动的火花。
1、创设丰富的趣味性的情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幼儿能创造出具有自己的思考和独创性的作品,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动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的内容,教师应该创设相应的情境去吸引孩子,让他们置身其中,从而迸发创意制作的灵感。如:在中班《鱼儿变变变》的制作活动中,教师以比较平淡的导入引导幼儿想象怎样用毛线来装饰鱼,幼儿只能索然无味地讲述自己的想法,而产生不了一种制作的冲动和热情。我们可以给这一活动创设一个情境:秋天到了,天气冷了,鱼儿冻得瑟瑟发抖,我们来帮鱼儿穿上漂亮的保暖的衣服吧,配上柔和的音乐来烘托气氛,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幼儿会产生帮助鱼儿的情感,为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产生对材料再创作的欲望
幼儿创意制作必须依托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为此,要点燃幼儿制作的火花,必须让幼儿有对材料再创作的欲望,这取决于幼儿对材料的熟悉程度。为此,我们要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幼儿对材料有充分的接触。如:毛线是幼儿平常生活中接触的东西,他们会对它们产生吹、拉等动作,老师可以在平时给幼儿一些毛线,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玩,你会发现幼儿会把它绕、甩、弯曲,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让毛线在自己的手中动起来,也让它在制作中发挥作用。
二、间奏:给予幼儿创意制作的点拨
给幼儿一个创作的主题,他会去思考,但由于受年龄特点、动作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是不可能完全独立地完成作品的,这时,需要老师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给予帮助,从一个侧面把幼儿带入到创作中去。
1、视觉的刺激
幼儿对于形象化的物体能产生比较好的刺激,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表现,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的刺激去激发幼儿的创作。如:大班的《百变化妆舞会》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欣赏舞会中各种面具、头饰、手饰及服装,从而引发幼儿的联想,刺激他们的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能用毛根通过缠绕的方式表现皇冠,能用长条纸、麻绳等来制作舞会的裙子,还能捆扎毛线来制作手链等,无不体现出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离不开观看的形象的视觉刺激。中班的《花儿朵朵》活动,幼儿在创作前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花朵,了解了花的形态特征,在制作时,能结合观看的视觉形象,自己粘贴出圆形、长条形花瓣的花朵,甚至还再造出了正方形围绕的花朵。提开放性的问题
2、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需要被问的人回答自己对某事物的看法、意见。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所提的问题给予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在创意制作中,教师的提问也应具有开放性,引导幼儿一问多答,讲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意见,开拓孩子的思路。因此教师提的问题不要太表面化、模式化,应该给幼儿更多思考、想象和选择的机会。如:中班《鱼儿变变变》的活动中,老师没有直接给出幼儿装饰鱼儿的方法,而是问:“用毛线怎么来装饰鱼儿?”幼儿会去想鱼儿的鱼鳞是什么样的,毛线可以怎么表示,幼儿还会去思考毛线可以怎么装饰,有哪些表现方式,从两个方面去搜索自己的经验,从而得出了半圆形有层次地叠加表现鱼鳞及还可以用圆形、波浪线、网格线、螺旋形等创造性地表现鱼鳞的方式,既有对现实经验的表达,又有自己的拓展性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