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六年级《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五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同学类似体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暑假里大多数同学都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巧合的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就是“感受自然”,有了亲身体会,再学习课文,大自然充盈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会显而易见,那美丽的风景会再次让我们陶醉。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访问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
  
  2、解决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把课文读通顺。
  
  3、“山中访友”的“访”什么意思?依照作者的叙述顺序访问了哪些朋友?请同学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
  
  首先访问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
  
  4、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
  
  (同学提出疑问,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愉快心情。)
  
  5、朗读一二自然段,读出作者满怀的好心情。
  
  三、访问古桥
  
  1、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先访问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2、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访问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作者会对这位朋友说些什么呢?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朗读,感受作者对老桥的赞美、敬佩和感激,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身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指名读第四段。
  
  2、作者对树林又是怎样的感情?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成为知己?请把文中这句话认真读读,哪些文字震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确实是知己。大声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对这样的知己,作者会和它们说些什么呢?(同学说)
  
  3、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再读这句话。同学齐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
  
  4、“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此时此刻,作者也变成了山中的树、鸟……他们已经融为一体了。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请大家读。
  
  5、大声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6、山中哪个不是他的朋友,你还能感受什么?让我们也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吧。(同学接读第五段)
  
  7、除了文中这些描写,还会有谁呢?同学根据文中写法,想像对话。
  
  二、学习六、七自然段
  
  1、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有感情的朗读。
  
  三、小结
  
  1、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写法。
  
  2、考虑: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3、有感情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1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同学类似体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同学类似体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时布置】
  
  2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诵录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引导交流)寂静的山林,低矮的瓦房,久别的朋友,拥抱的身影,这经常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山中访友”想象的情景。可是今天,当我们随着一位朋友去山中访友,你一定会见到一幅与我们通常的想象截然不同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身喜欢读的局部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评议。
  
  3、各小组优秀一位代表全班展示。
  
  4、交流初读感受:你看见了作者的朋友了吗?有哪些?
  
  三、分段品读,体会情感
  
  过渡语:
  
  访问了这么多朋友,你觉得作者同他的朋友感情深吗?让我们一起再反复读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同他朋友间的深情。
  
  1、先默读课文,用符号划出文中最能表示作者喜爱朋友的词语或句子,想想词句的含义,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同学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根据同学情况适当选择下列训练点。)
  
  ⑴“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一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作者对老桥的喜爱?“德高望重”原本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什么含义?这一段中哪一局部具体写了古桥的“德高望重”?(“你把多少人马……惟有你依然如旧。”)作者看到老桥,充溢喜悦而又充溢敬意,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吗?
  
  ⑵“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哪些诗句中见到过“知己”?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知己”?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树是我的知己?我是树的知己?
  
  (“呼喊我的名字”“与我交换眼神”“我仿佛自身也是一棵树”)
  
  ⑶“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作者像这样连续跟六个朋友打了招呼,请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形,读一读这一段,跟每个朋友热情地招呼一下。再想一想:这山中还可能有哪些朋友,你能像作者一样说一说吗?
  
  (你好,___的___!你____。)
  
  ⑷“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为什么作者从一片落叶看到了生命的奥妙,从一块石头听见了时间的回声?你能像作者一样联想一下吗?
  
  (鞠一捧清泉,我看到了;挥一袖清风,我听到了……)
  
  ⑸“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课文开始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结尾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这样反复提到“好心情”说明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经典文段诵读
  
  上节课我们字斟句酌,细细品味了课文的语言,体会到了作者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感情,现在谁能把自身体会得最深刻,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朗读展示)
  
  二、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1、当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我就特别喜欢。同学们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你们发现这篇文章语言的特别之处了吗?(引导同学发现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写法)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阵雨……这所有的自然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作者赋予他们“举首投足”和“喜怒哀乐”,使人感觉栩栩如生。
  
  3、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总结全文
  
  随着作者在山中走了一圈,我们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即将要同他们告别时,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作者把这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阵雨……当成这么好的朋友呢?你觉得他们值得做好朋友吗?
  
  假如与小树做朋友,我们的空气会更清新;假如与江河做朋友,我们的晴空会更明净;假如与大自然做朋友,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同学们,能在你们的朋友册上记录一些有关自然的新名字吗?希望下次能听到你与他们的故事。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2、练笔:模仿课文段落写一、两段话。(任选一个话题)
  
  ⑴你躺在草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云后的情景、感受,写一段话。
  
  ⑵把自身幻化成景区内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
  
  3、优秀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1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妙、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毕业、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出作者在山中访问的“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三、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15:00 | 只看该作者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溢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测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同学爱美的心灵,锻炼同学发现美的眼力,培养同学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3、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的。
  
  【公开课教案和教学战略】
  
  一、检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山中访友。
  
  2、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以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导入,直截了当,具体可操作,同学接下来的学习就有目标性了。
  
  二、细读品悟
  
  1、同学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
  
  那座古桥,是我要访问的第一位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⑶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
  
  ⑷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指着句子: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⑸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受读一读。
  
  ⑹此时此刻,你想对桥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创设具体的语境之后,同学才有话可说,体验深刻,有了体验,同学的朗读才感情。
  
  4、你还划到了哪些语句?
  
  相机出示: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身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⑴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⑵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当同学说到“呼唤”时)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呼唤声。(多媒体播放鸟鸣声)从这呼唤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同学说到“眼神”时)让我们也于露珠交换一下眼神吧。(多媒体播放露珠的图片)从这眼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同学说到“知己”时)知己的眼睛会怎样望着呢?(当同学说到温馨时)请你温馨的读一读这段话。(当同学说到深情时)请你深情的读一读这段话。
  
  ⑷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得读一读。
  
  设计理念:多媒体的运用要为理解文本服务,播放鸟鸣声、出示露珠、图象,为的是唤醒同学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验。
  
  5、仅仅古桥、树林是我的朋友吗?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仅仅古桥、树林是我的朋友吗?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重复两三遍,让同学的情绪高涨。)
  
  ⑴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出示山泉的多媒体课件)看,山泉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同学读)
  
  ⑵(出示溪流的多媒体课件)看,溪流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同学读)
  
  ⑶(出示瀑布的多媒体课件)看,瀑布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同学读)
  
  ⑷(出示悬崖的多媒体课件)看,悬崖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同学读)
  
  ⑸(出示白云的多媒体课件)看,白云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同学读)
  
  ⑹(出示云雀的多媒体课件)看,云雀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同学读)
  
  ⑺面对这热切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会怎么回答呢?请你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答案写下来。这个回答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山泉清脆的直答,可以是溪流吟诵的一首诗,可以是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唱的一首歌。
  
  (播放轻缓的音乐,同学考虑,然后同学或朗读或歌唱自身的作品。)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即训练了同学的想象力,有使同学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6、(导读)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万物都是有情的。拣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⑴让我们也跟着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于心的交汇吧,(放轻缓的音乐)只要你用心,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感受到很多很多,你的心会跟大自然贴的更近。感受到了,就用笔写一写。如:(出示)捧一捧山泉,让她从指间淌过,我感受到了;掬一方泥土,轻轻扬起,我感受到了……
  
  ⑵感受到了什么?(同学读自身的句子)来,加进你自身的这句话,从“拣起一片落花”开始读。(同学读)看,你的句子跟作者的一样精彩。(指名两三个同学)
  
  设计理念:课堂应该是个性化的课堂,让同学读自身的句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凸显个性。
  
  7、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深深感受到“我”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呢?
  
  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指什么?恩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⑵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
  
  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吧。
  
  三、升华理解
  
  1、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从你们的语言中,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你们的心与大自然紧紧贴在一起了,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你面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你有什么话想说表达呢?
  
  2、是的,你们的语言深深感动了我,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段话(出示第一节内容)。
  
  【评价】
  
  以上公开课教案,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色:
  
  1、读写结合,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少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就不是语文课堂。同学的学习应该是多元的,面对课堂上渐渐消失工具性训练,我在这个公开课教案中大胆的设计了许多写的训练,一方面让同学的感受更深刻,一方面提高了同学的写作能力。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是同学写作的好范文。
  
  2、大量朗读,体现个性化、层次性:
  
  课堂上的朗读不应该是机械重复的、毫无效率的,应该是有个性、有层次的。在本设计中,大量的让同学结合自身的感受读课文,读出了精彩,读出了个性。不只读书中的句子,还让同学读自身写的句子,让同学体验到了胜利的感觉。
  
  3、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感性认识:
  
  同学有了感性认识才会有情抒发。我充沛利用多媒体、过渡语,为同学创设了一个个情境,让同学仿佛跟作者一样,置身在大自然的环抱,此情此景,同学怎能不一吐为快呢?同学的心跟大自然融合得更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1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要求】
  
  1、引导同学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景色,体会美的情感,学会欣赏美,发明美。
  
  2、引领同学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变换人称的写法。
  
  2、拟人、比喻之美。
  
  3、丰富、新奇的想像。
  
  【教法学法】
  
  1、朗读。
  
  2、评议。
  
  3、练习。
  
  【教学程序】
  
  一、猜读激趣
  
  《山中访友》访什么样的朋友?为何访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踏着幽径,进入山中依次访问了哪些朋友?
  
  2、怎么称谓这些朋友?
  
  三、寻幽探微(着重研讨3~5节)
  
  1、朗读训练:
  
  ⑴示范朗读,抛砖引玉:
  
  读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感情。
  
  ⑵练习朗读,体会琢磨:
  
  掌握内容,读出感情。
  
  ⑶扮演朗读,评议欣赏。
  
  2、领略人称变换之美:
  
  对比阅读,考虑:用第二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3、领略拟人比喻之美:
  
  ⑴自由朗读第5节,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并谈谈理由。
  
  ⑵角色朗读,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4、仿写句子:
  
  仿照本节的写法,(调动想像和联想,运用第二人称)再写一位山中朋友。
  
  5、将题目改为“山中观景”行吗?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
  
  一课三练:
  
  1、快乐晋阶:6、9、10。
  
  2、生活拓展:春草散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9: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