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美猴王》公开课教案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美猴王》是语文版课程规范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中,这篇文章具有典型的情节,有妇孺皆知的孙猴子鲜活的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同学阅读心理需求,深受初中同学欢迎,是适合初中同学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优秀范文。
《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西游记》共100回,小说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维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本文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写法上,脉络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艺术形象塑造胜利、语言通俗生动简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示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同学的听、说、读、写、模仿、扮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提高同学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胜利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示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示了人的特点。
难点: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搜寻与课文相关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复述。
②让同学分组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的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来描写,突出这位同学的性格特点。让同学在课前对其他组坚持神秘感,交上来让其他组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①正确读出以下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疲神竭 喜不自胜
②教师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幻灯2),让同学一边听一边跟着唱,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在音乐的余声中给同学介绍《西游记》的背景资料(幻灯3、4)。
导语设计:
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资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板书:《美猴王》)
三、整体感悟:
1、让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看谁说得简洁,说得生动。同学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并出示幻灯示例。(幻灯5)
2、让同学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让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出示幻灯明确。
四、人物分析:
1、导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扮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艺术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①“石猴出世”采用第一种方式:讲故事,选故事大王(幻灯6)。让同学分成四组合作与讨论后,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选出这节课的“故事大王”。
教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一起找出 “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示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示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第二种方式:速背。让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竞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幻灯7)。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一起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示了石猴什么特点?
师生一起讨论后明确:表示了他“神”的特点;
让同学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示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示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自荐探泉”用第三种方式:模仿配音。教师和同学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秀(幻灯8)。
教师引导同学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④“发现水帘洞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表情朗读。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示出来。(幻灯9)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局部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示了石猴的勇敢灵巧、身手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为政》。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示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特点。
最后,引导同学把以上几个局部中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总结出来。
生讨论总结,师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身手超群、有胆有识。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示出来的。
同时,引导同学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3、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动作、言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幻灯10)
让同学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幻灯11)。
五、拓展迁移:
1、让同学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让同学不署名,交上来让教师和其他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幻灯12)
让同学分四组派代表出示自身的作品,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游戏规则:猜中的请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猜不出来的也鼓掌加以鼓励,我们罚他在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出一个节目。
2、教师在适当点评之后,进一步引导同学要想通过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必需注意语言的得体。语言的得体,就是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所。
示例:以前,我的两位同学这样写道:
①课堂上,一位同学跳起来对老师说:“你连这个答案都不知道?你真笨!”
②住在农村的八十岁的老外婆一见到我就说:“Oh, my god! 宝贝,好久没和你比跳绳了!Let’s go!”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没有注意在运用语言描写时,不只要考虑说话的场所,还要考虑说话者的身份。假如大家学会了正确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的方法,你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构造你们心目中的“猴王”!
六、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还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假如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故事,就请回去继续阅读《西游记》,而且孙悟空形象的国内外影视版本也很多(幻灯13),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外搜集整理,看谁了解得最多。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空虚”、“读史使人睿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视野,用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描画明天绚丽的蓝图!
七、作业安排:(幻灯14)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文,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 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记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3、妙词锦句积累:让同学找出自身喜欢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句子:3个,词:5个。)
和:板书设计(幻灯15)
美猴王
性格特征
猴王之美
妙词锦句积累
聪明灵巧
身手超群
有胆有识
身世非凡
勇敢超群
言能服众
示例:
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
……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示)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保守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学法指导上我重点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同学的学习活动,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把同学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些环节如表情朗读还有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耗时过多,这些环节可以放到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去完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2
  教学创意
    借虚拟情境和现代网络知识来引读名著。
  教学目标
    营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综合学习的语文课堂。
  教学理念
    语文课应植根于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同学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要点
   1.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
   2.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西游记》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以扩展同学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视频展示猴王各种形象,目的是激发同学的联想。
  (一)温故知新
    同学根据第一课时学习及课下准备,以小组合作形式,使用各种文艺形式演绎《美猴王》,如评书、快板、歌唱、讲故事等方式,目的是使同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改编的《美猴王》完成得怎么样了?
    同学七嘴八舌地表示准备就绪,并跃跃欲试上前扮演。其中,一组同学扮演评书《美猴王》;一组同学扮演快板《美猴王》;一组同学采用“猴哥”曲调改编《美猴王》成歌。虽然改编水平不高,但形式多样、局面热烈、内容丰富。
  (二)虚拟情境
    教师使用电脑课件,以漫画配旁白的形式虚拟一事件:在某偏僻小镇有一名叫王洪志的人,近来自称为美猴王下凡,吹嘘自身神通广大,广招猴子、猴孙,妖言惑众,把当地搞得乌烟瘴气,现紧急动员有识之士分析一下美猴王到底是猴是人还是神?
    同学一下子兴奋起来,教室沸腾了,同学的讨论超越了平时的小组界限,他们显然被这种形式所吸引,这样的形式、内容激起了他们参与的欲望。(给同学三分钟集体讨论时间)
    教师:你们讨论结果如何?
    同学1: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
    同学2: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猴!
    同学3: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人!
    同学4: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猴!
    同学5:我们小组认为以上观点都不对。
    教师:那好吧,你们准备好资料进行争辩。
    教师引发学习自由辨论,明确争辩要有理有据。支持观点的依据可以在课文中找,也可以在原著中找。出示电脑大屏幕,按顺序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提示:
    1.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为什么要写它的来历?
    2.石猴在山中生活是怎样的?表示了他的什么特性?
    3.当众猴发现瀑布飞泉时,石猴是怎样摩拳擦掌,这说明了什么?
    4.在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和率众猴进入水帘洞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他的哪些动作和语言,为什么要写这些?
  (三)自由争辩
    生:“我方认为美猴王是神,理由是美猴王是由一块仙石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出世如此奇异,非地球上任何生物所能比。怎么不是神?”
    “我补充刚才同学的说法,除了美猴王出世神异之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显示了超人的身手,如把定海神针想变多大就变多大等等。种种表示,都是神的表示。”
    “我方认为美猴王不过是一只猴,课文中写了它的生活习性:‘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另外它的一举一动猴性顽劣,与猴并无二异,顶多算有点神气儿的猴。刚才同学说它是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我方认为美猴王是人的形象,课文中语言描写,如众猴发现水源却不敢控源时,石猴显示出超人的领导才干,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当石猴控源胜利时,他说,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只有人才有这样的思维,这样的要求。至于说他有神气、有猴性,那是作家吴承恩给这人物披的外衣。所以我们坚持认为他是人的形象。”
    又一同学:“我刚才仔细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从你们的争辩中获得了灵感,美猴王既不是猴,也不是人,更不是神,是有猴性、有人性、有神气的那么一个东西,是什么我说不好。”
    当同学明确美猴王既不是猴,也不是人又不是神,但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播放美猴王的各种银幕形象的课件,适时点拨:这是文学艺术形象,作家经常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其实美猴王既不是地道的猴,也不是地道的人,更不是地道的神,他是吴承恩先生胜利塑造的一个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文学艺术形象,任何想借文学形象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只能证明他的浅薄无知。
  (四)回到虚拟情境,引导同学批驳社会现象,总结陈词
    同学1:“综合以上同学们所说和老师您讲的,我认为美猴王的确只是一个文学形象,它是虚构的,虚拟情境中那位叫王洪志的人,也许也知道这一事实,他是心怀叵测,想发财、想知名之徒,我看应该把他绳之以法。”
    同学2:“我补充刚才同学的发言,王洪志事件的出现,证明王洪志所大搞迷信的地区教育落后,人们文化水平低,假如当地人们都受过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教育,就不会让王洪志兴风作浪了。”
    师:“他们二位的发言非常深刻,通过争辩我们终于拨开迷雾见青天了!”
  (五)过渡板块
    播放课件: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目的是打开同学尘封的记忆,拓展无限的联想。
    给同学十分钟时间讲《西游记》故事。同学讲了《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流沙河》、《高老庄》等等。
    课件演示:介绍网络知识。什么是网站,什么是是网页及网络内容形式等。
    师:现在要让你们班做一个美猴王网站,请同学们合作设计网页。集体讨论研究制作。
    大家简单谈谈自身的意图:
    “我们的网址是www.美猴王。上我们的网,你能看到精美的美猴王影视形象,你能查到孙悟空八十一难的故事。”
    “我们的网址是www.搜猴。我们做的网页是专门搜集评论美猴王的文章的,假如你想知道他人是怎么看美猴王的,请查阅我们的网页。”
    “我们小组决定做一个有关美猴王的民间俗语、谚语、成语的网页。”
    “我们小组决定做一个专门是美猴王图片的网页。”
    师:同学们,我们把今天未做完的网页作为作业吧,过几天咱们开个展览。
  (六)抛砖引玉
    师:中国古典文化绚烂辉煌,我们用两课时是不能领会它的广博内涵的。老师只想抛砖引玉,假如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对古典文化开始有点兴趣,那赶快读名著吧,知识的宝藏等着你们去挖掘。
  课后反思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实际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争辩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同学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同学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考虑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协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同学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原本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同学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同学在充沛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同学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竞赛,引起同学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同学方面:安排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 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局部;为了协助同学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局部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同学:应说"孙悟空" ,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自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 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原本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示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同学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同学自身点评,师生一起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优秀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局部(第2、3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局部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局部:(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局部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同学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同学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同学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研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示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同学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身手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示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示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示了他的传奇性。
三、看看 议议 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同学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局部,边看边考虑: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身手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示他的生物性;人,表示他的社会性;神,表示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身喜欢的局部美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0: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