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目 标 | 基本知识 与技能 |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 ||||
教 学 要 求 | 教学重点 |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 |||
教学难点 |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随记 | ||
组 织 教 学 讲 授 新 知 | 教师:在我们中国,有一位画家最擅长表现生活中的小情小景,他是谁?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 1、《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 2、《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的后一部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对照开国大典史实照片,引导学生体会艺术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油画中的天安门和真实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 教师补充: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3、油画作品和史实照片相比,哪个图中的毛主席形象更突出?作者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油画作品中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地表现出季节的时间性?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史实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 学生:齐白石。 学生了解。 学生看课本例图,仔细观察并回答:不是。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认真领会。 学生了解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领悟其艺术魅力。 欣赏《开国大典》。 学生思考回答。 去过天安门的同学可以依印象表述。 学生对比油画和史实照片并回答问题。 学会回答。 学生:油画作品! 学生认真聆听并领悟绘画技巧所带给人们的魅力。 再次升华学生的认知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 | 新知引入。 找出齐白石所画之虾与真虾的不同,了解其艺术处理的手法。 通过具体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虾的艺术魅力的领略。 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提问的方式,分辨两幅画异同。 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构图手法。 史实与艺术创作之差别。也更能说明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或者比现实生活更理想化。 升华学生认识与情感。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 | ||
教 后 总 结 | 学生是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领、组织、参与下,探究生活中的艺术,体验各种艺术手法的魅力,欣赏大自然的美与艺术作品的美。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更多的引经据典,加强学生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于这个课题是怎样理解的,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或者适当更改教学方法。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