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毛阳学周希望小学 李旭臻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低年级非常优美的散文。全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响亮的鞭声唤醒了黎明的草原。第二自然段介绍了羊儿的快乐和牧民们的喜悦。第三自然段讲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大草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只能想象田野的样子,如何在学生的脑海中勾勒出草原的无边无际,这节课我借助了多媒体的手段,从网络上搜集了有关草原的图画,通过播放草原的歌曲,让学生仿佛置身在茫茫的大草原中。同时,我还借助了简笔画的手段,让学生想象大草原的天空中都有些什么?草地上又有些什么?自然过渡到对“一只只”的理解。这节课的难点在突破四个动词。“涌出、蹦跳、跨上、赶着”。怎样让低年级的孩子简单地理解这几个词语?我采用了表演法诠释“涌出”,从一开始的几个孩子参与到班级里大部分的孩子参与,大家都知道了“涌出”的意思。接下来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羊儿出了圈门高兴吗?你从这句话中的那个词中看出他高兴的?学生很快找到“蹦跳”,我让学生连续表演了“涌出、蹦跳”两个动作,课堂气氛进入了一个小高潮。前面给学生点明了这个是动词,后两个关键词,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找动词的方法,学生沉默了一会后,很快就找到了“跨上、赶着”这两个词。这一课的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
这一节课中,我在授课时存在很多的不足,因为太关注难点的突破,忽视了对学生指导朗读的训练,表扬的语言比较单一,句子的朗读指导要与课文内容的理解紧密相凑,既然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就要通过朗读突出这个关键词。而教师这时候就要为学生的朗读做个很好的指点。第二,复习生词的时间浪费比较多,以至第三自然段没能很好地开展出来,我想用( )像( )练习说话,这个教学目标也没有达成。
俗话说“千人磨一课”,我想,一节好课的形成,得靠不断的去磨合,不断地去改进,教师本身要深入研读文本,吃透教材,真正走到教材本身中去,才能达到真正的用教材,让教材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另外,作为教师本身,提高自身个人的专业素养,语言的连贯性也是非常关键的,课堂上的教师要灵活,要有一双慧眼,目中有学生,只有真正把学生带到这堂课中来,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所归,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