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5 16:56:04
|
只看该作者
四、评价要具体、明确、多元化,形式要多样化。
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对课堂学习中回答问题的质量、学习态度、合作情况等作出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在教学中不要为评价而评,评价要明确、要具体,要使学生知道错在哪、对在哪。使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展现其中。教师不断创新评价方式,使单一而模糊的评语:“你回答得真好”!“你真勇敢”、“你真会开动脑筋”等更具体、更明白。有意识地把语言、表情、动作等的综合应用贯彻其中,使评价既中肯,又确切,提高评价的质量。
课堂教学的评价大多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了解学生的性格、态度,了解学生在接受知识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思维状况,这些为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教师可以用评价调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预防各种学习弊病的发生,教师评价学生作为一种主要的方法,应该继承、改善和发展。新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学生从被动、从属状态转入平等、和谐状态,教师不宜唱独脚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项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自评互评”实现学生的发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在充分肯定学生后,激励学生求异思维,经常进行这样的评价,能诱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向创新推进。
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可以通过延时评价,不但可以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思考机会,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大量的事实表明,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尝试建构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把评价的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方面。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情感领域的评价调动和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这些恰如其分的评价、多姿多彩的评价的形式,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是我们学校一次语文教研组活动的交流情况:
我特别欣赏今天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朗读第7小节“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一句时,教师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又”字读得不好,不能突出大自然的语言随处都是,并要求教师让他重读一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并能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自个性的发展;看看学生互相评价,当得到来自同学的真诚称赞时,学生在集体中的自信明显可以看出;今天互评的方式很多:同桌、小组、全班,全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我觉得学生在评价教师这一点做得更好,教师范读完5小节时,微笑着问:你们能评价我读得怎么样吗?让老师和你们共同进步吧!于是学生无拘束了,评价道:读得通顺,但没有突出,“像省略号一串”。像这种评价,就需要教师创设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把微笑、爱抚、激励、信任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打破评价的束缚,展现自我,敢于挑战偶像权威,造塑造新型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根据老师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评价的形式按参与评价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教师评价学生。2、学生自我评价。
3、学生互相评价。4、学生评价教师。
因此,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构成应该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师生共同参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