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促进中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浅谈中班音乐活动的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2:2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促进中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浅谈中班音乐活动的策略
                                               五指山市幼儿园   王梦玥
现代的儿童学习观认为,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使儿童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身心发展,儿童应该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中班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有能力提出自己对于活动的想法,然而这种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能力还是要借助成人引导的。同样,正因为中班时期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所以中班幼儿的自主学习是要建立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与活动形式上的。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由于其涵盖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为绝大多数的儿童所喜爱。在与幼儿共同分享优秀的音乐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有其内在的模型——一些有规律重复的基本单位,不论这样的模型是体现在乐段与乐段之间,还是体现在乐句与乐句之间,或者甚至仅仅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小节中,我们都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为幼儿的思维加工过程服务。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引导幼儿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模型规律,并且利用这些模型推进中班幼儿的思维加工过程,促进中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呢?本文将借助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谈一谈这个过程的一般步骤。
韵律活动《小雨和花》
在中班韵律活动《小雨和花》中,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小雨和花的角色。其中,在A段音乐处,扮演“小雨”的幼儿随乐做“小雨”落下、浇在“小花”身上,并敲醒“小花”的动作,但由于是初次接触音乐,幼儿不清楚在音乐的什么地方落到“小花”的身上,也不知道敲醒“小花”时要敲几下。于是,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图谱:四朵排成一排形态各异的小花纷纷仰起头,微笑着张开嘴巴做喝雨状,而在每朵小花的上方都有一片雨滴。教师在示范前,预先提出需要幼儿观察的问题:“‘小雨’在老师说什么话的时候落在‘小花’身上,每朵小花敲了几下?”接着,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随乐在图谱上做“小雨”落下的动作,当到了“小雨敲醒小花”的乐句时,教师一边说“滴答”,一边合拍地敲击两下小花的图谱,当同样的语言和动作在A段音乐里重复做了四遍后,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教师抛给他们的问题迎刃而解:当老师说“滴答”时就是小雨落到小花身上的时候,并且每朵小花相应地敲两下。
在幼儿熟悉这样的模型后,当请他们创编雨点落下时的不同动作姿态以及落在同伴身上的不同位置时,幼儿就能遵循模型的规律,不论小雨怎样落下、不论落在“小花”的什么部位,只要在“滴答”处敲“小花"两下即可。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模型的规律,有利于幼儿利用模型进行表现,甚至运用模型进行大胆的想像和创造。
B段音乐里,另一种模型的规律则更加明显。在这段音乐中,调皮的“雨点”逗起了“小花",它先往左边洒洒,接着往右边洒洒,最后在中间洒洒,“小花"则要随“雨点”洒下的方向调整自己身体的姿态。由于中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不少幼儿还能分清左右。那么,教师只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浇花的动作是先左后右再中间这样的模型规律,再结合“不给你喝(往左边做洒水的动作),不给你喝(往右边做洒水的动作),给你喝吧(在中间做洒水的动作)”这样的逗乐性质的情境性语言,使得幼儿在结伴游戏中,记忆动作的负担大大减轻。因此,幼儿不但能够兴味盎然而且会感到更加从容。
可见,在A、B两段不同的模型规律的帮助下,幼儿不仅记住了动作,以及动作和音乐结合的规律,而且运用模型的规律进行创编时也更加轻松愉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22: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