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导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10:2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淮南子》;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朗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共工形象分析。
3.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重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重要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提高自身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学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2.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共工这一形象。
3.利用网络、课外书籍等媒介,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中国神话的认识,丰富自身精神世界。
四、知识链接
《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此书得以流传。
五、学习过程
(一) 预习反馈
1.《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又名                             。
2.共工:                             ,不周山:                                      ,颛顼: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颛顼(            )    水潦(       )    天柱折(       )    尘埃(       )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怒而触不周之山(          )   天柱折(                     )   地维绝(                )故日月星辰移焉(             )      天倾西北(                        )                故水潦尘埃归焉(                    )(                    )
2.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通译课文。
4.请同学们汇总文言知识,并标在课本上。
(三)探究、质疑
1.谁在争夺皇帝之位中惨败,之后他又做了什么?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3.本文表现了共工的什么精神?


4. 你如何看待“共工”这一神话形象?

5.请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面。



6.比较两篇短文,说说夸父与共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四)主题归纳



(五)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昔者               折               维              故                  水潦                  
2.翻译句子。
(1)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又名《                     》,西汉初年淮南王       及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这部书该书以            思想为指导,吸收               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4.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个怎样的人物?


5.我们应从共工身上学到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


6.竞背——比一比,看哪个组背得最好!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3.把导学案“探究、质疑”的第5题写入作业本。
(七)学后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0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