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让错误“错”得其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错误“错”得其所!

──基于“教学规范”下低段语文作业“错例”的评析

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李求宝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①,但纵观当下语文教学,老师对作业的把握并不得要领,布置繁多,设计花哨,“学生做得痛苦,教师改得辛苦”。原因在于老师对作业的“错例”缺少关注。“错例”即在作业练习中出错率较高的具有共性、普遍性的题目。本文基于温州市农村小学“教学规范达标”背景下,以人教版低段语文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为范例,对“错例”的分析、讲评与跟进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作业 错例 评析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因此,做好作业布置(批改)与评价尤为重要。但纵观当下语文教学,老师对作业的把握并不得要领,只停留于布置繁多,设计花哨,批改勤快,评价单一。结果导致“学生做得痛苦,教师改得辛苦”,吃力不讨好,收效又甚少。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局面?笔者以为,老师对作业中的“错例”缺少关注。



  通常,老师们改作精心细致,一遇错误总爱在本子上圈圈划划(以示意学生订正),最后给出个“优、良、中”等综合评价。可作业一发下,学生只盯着评价等级(成绩)看,对错题关注甚少,对老师的批阅圈画更熟视无睹,错误常常就能“逍遥法外”、“一错再错”。笔者以为,只有加强“错例”的评析,才能使作业“错”得其所,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错例”即在作业练习中出错率较高的具有共性、普遍性的题目。本文基于温州市农村小学“教学规范达标”背景下,以人教版低段语文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为范例,对“错例”的分析、讲评与跟进谈几点做法。



  一、分析──想学生之所想



  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错例”,就要深入分析、寻根朔源,想学生之所想。“为什么会错?”“孩子是怎么想的?”“做作业时他是怎样一个状态?”这些问题要经常萦绕在教师头脑里。只有摸清错误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笔者教学实践中,就经常分析总结出不同孩子作业出错的几种情况:



  (一)“粗心大意”型



  粗心大意是小学生的通病。做作业态度差,注意力不集中,边玩边做,都容易出现错误。主要有错别字、漏题、写话表达不通畅等错误现象。例如:(本文所有案例都出自《课堂作业本》)一(下)第10课1题“描一描,写一写”就有很多学生把“主”写成“王”。细想学生练习时状况,多数是因为边写字边跟同学交流出现分心,简单的抄写也出现错题。再看,第16课的“往”字也有很多孩子写成“住”字。仔细分析,“住”是较“往”之前要掌握的“三会”(会读、会写、会理解)生字,利用“熟字记新字”是低段重要的识字方法,因而在书写“往”时,很多孩子自然联想到“住”,但由于思维的惯性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只要一不小心,就铸成错题。



  (二)“知识遗忘”型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自然现象。克服遗忘只有加强练习,反复巩固。有些孩子上课好动,没有认真听讲,课堂上掌握不好,课后又未能及时进行巩固掌握,那么知识遗忘会非常明显,作业出错率就比较高。例如:一(下)17课第3题“读一读,选一选”:



  ①那 ②哪



  (1)你今天到(  )儿去了?



  (2)(  )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我教学“那”和“哪”的区别时曾较细致做了讲解:“那”表示“那边”或“那里”,与“这”字相反;给“那”加张“口”就像一个小朋友迷路了,向别人问路说:往──(生:哪儿走?)……这样的形象教学曾让孩子们记忆深刻,在第二课时的课堂练习中该题正确率较高,笔者特意统计如下:全班46人,正确38生,错误8人(书写等其他因素致错2人)。可就在两周后的单元测评中,该题型重新出现、如出一辙,45人参加检测,正确只剩25人,错误20人。



  (三)“不求甚解”型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尤其在低段,更是以形象认知为主,这直接表现在对抽象语言表达的理解有困难──“题意”。如没有老师或家长帮助,孩子们解读“题意”往往是一知半解、朦朦胧胧、云里雾里,那样造成的错例现象繁多。例如:一(下)《语文园地六》第4题“照样子,我会写”。错例如下:



  例:(找找 )朋友



  ( 想 )办法



  (好看的)电视



  (好听的)音乐



  此错例充分说明很多孩子对“题意”理解有误。显然,“(找找)朋友”的词语搭配要求在括号里用上两个叠加的动词,可很多孩子没有准确领会“样子”,按照以往的读题经验习惯性去解答。缺少对“例子”正确地解读与思考,错误就在不求甚解中产生。



  (四)“应付了之”型



  即做作业时,缺乏必要的思考与判断,随意作出充数性的应答,以应付老师的检查。这种错例大多出自未按时完成作业,又不喜欢思考的学生身上。遇到难题时,不善于动脑筋,又不主动向他人请教(惰性使然),但碍于老师要上交或检查作业的任务,最终采取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办法,乱答一气,求得一时不被批评,而作业势必是错误连连、答非所问、“残”不忍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二、讲评──投学生之所好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②,加强学生作业“错例”的评析,能对教学质量起着很好的反馈与调控作用。那么如何让“错例”的评析更为有效、生动、有趣呢?



  单一的集中讲授往往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将答案报一遍,学生机械抄写却没有深入的理解体会,这样的方式枯燥乏味又得到好效果。低段儿童理性思维较差,错例评议更不宜采取讲授形式。教学实践发现,笔者以换“角”、演绎、渗透、帮扶的方式实施错例讲评更为有效。



  (一)换“角”──唤醒学习积极性



  根据低段儿童心理特点,通过“角色”的变换,以多维视角发现、评议错例,使“错例”讲评变得生动有趣。



  1.我是“小老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请优生当“小老师”来完成“错例”的正确解答,让其他学生自主发现自己与正确答案的异同,然后请“小老师”评议为什么这样做。既满足了优生的优越感,又借学生之口道出“错例”的正确解题思路。同时,加深了有“错例”学生的印象,也避免了老师单一的讲授给低龄带来倾听上的“审美疲劳”,避免了给存有“错例”的学生造成“老师又在批评我了”的感觉。二(下)《笋芽儿》第3题“选一选”:



  ①自豪 ②骄傲



  (1)这次拔河比赛我们班赢了,大家很(  )。



  (2)他考试得了满分,妈妈对他说:“不能(  ),再加油。”



  该题学生出错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对“自豪”与“骄傲”两词的理解不深刻。出现错误后,老师进行如下的教学:让一名做对的学生生上台演示重做该题,接着请他当“小老师”说说自己当时的思考,然后,联系课文“笋芽儿”的心情,体会“自豪”含有“好的”一面,“骄傲”则有“不好”的一面,再让学生订正。取得了较好的巩固效果。



  2.我是老师的“老师”。老师故设悬疑,以学生身份讲评自己的“错例”,请学生当老师的“老师”来帮忙评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拉近师生距离,错例评析驻留在平等、互助、研讨、交流的层面,让学生学习的“场”更浓郁,学习氛围更轻松。一(上)《语文园地五》第1题“拼一拼,写一写”,有学生出现“错例”如下:



  新一的孩子刚学完汉语拼音,掌握“三会”生字不多,同音字更少。如何帮助他们在具体语境中辨别同音字呢?我采取“将错就错”的方式。先将错例大大的写在黑板,很快就有眼尖的学生发现。再故弄炫虚得说:“没有错嘛,‘shēng’就是这个‘生’呀?请说我错的当我的老师,帮我改改!”很快就有学生跃跃欲试,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最后老师加以小结,引导区别同音字的方法。







  (二)演绎──错误也很有趣



  “课堂演绎”生动形象,而且充满趣味性。将“错例”的讲评通过演绎表现出来,能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对自己的错误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下)21课5题有学生出现错例:“我 一边 说话 一边 唱歌”。针对这一句式的特点,我指名学生上台演一演,做出一边说话一边唱歌的动作,强调两个动作要同时进行。这下子可为难他了,他很努力得想又说又唱,结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我追问孩子们:这句话这样说行吗?一下子,大家都意识到“一边……一边……”中的两个动作不能由同一事物同时做出的特点。



  演绎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借助形象感知的“错例”都可以通过演绎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渗透──难题不再难了



  有些“错例”即使这次讲评之后,下次出现,学生还会做错。对于这样的“重难点”错例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尽可量地分散与渗透。过一段时日后,同一知识点再次出现时,引导学生回头看,难题也就不再难了。



  (1)错例“前置”。教学某一内容前,努力寻找与发现潜藏的教学重难点,对可能出现的“错例”进行设想与评估,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



  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我发现“许许多多”这一叠加词语很特别,有可能成为孩子作业的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研读感悟“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这一句子,聚焦“许许多多”时告诉学生其实可以说成“许多”,让他们说说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很快孩子们联想到:明明白白、大大小小、完完全全……正因为课前的预设,在后来的作业中出现这一知识点的“错例”便较少。



  (2)错例“后补”。错例讲评后,学生还无法完全掌握理解的,便不可操之过急,利用接下来的教学,相继融入涉及该“错例”的知识点,逐一巩固强化,定能将错误“一网打尽”。



  一(下)21课《称象》中涉及到很多量词的学习,如:一艘般,一杆秤,一条腿,四根柱子……在本课作业中,很多孩子掌握得并不好。几日后教学《识字6》,这是一组量词归类识字。我便引导学生“回头”,结合前面的错例,进行系统学习整理,使之前的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复习巩固。



  (四)帮扶──“一个也不能少”



  多数情况下,课堂分析过程中师生主要是对解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而且多以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讲授的形式。这样,个别学生(特别是后20%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往往无法得到全面关注,这就需要课中和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帮扶与指导。



  (1)“师—生”帮扶。以一对一的形式,对后进学生进行耐心指导与讲解。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后进生进行特别关注,往往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有利于巩固重点,突破难点,为解决“错例”提供很好的时机。



  (2)“生—生”帮扶。老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安排优秀生帮扶后进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安排优差生同桌,任名“小老师”,让“小老师”对差生的错例进行指导与批阅。同时,利用“小红花”“五星”等评价机制激励“小老师”,让后进生的作业错误越来越少。使每个后进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三、跟进──补学生之所“遗”



  “错例”的评析,不只是将答案抄一遍就算终结,而要追求知识点的内化与巩固。因而,加强存有“错例”孩子的学习状态的监控与跟进,反馈出错例讲评后的有效度。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拾遗补阙,最终让“错例”消失。



  (一)学生制作“订正本”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订正本”,将作业本中出现的错例订正在“订正本”上,并夹于《课堂作业本》内。老师在批阅下一次作业时,对“错例”进行二次批阅,实现对“错例”的有效监控。此外,阶段性小结和复习时,可利用“订正本”帮助学生巩固存在的知识难点与重点。对曾经的“错例”进行全面复习,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命制“错例”测评



  “错例”评析订正之后,是否就得到巩固与强化了呢?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集合某一单元或知识块的错例命制“错例”测评样卷,进行跟踪反馈测评。对善存在“错例”的学生进行个别帮扶指导,对还是“典型错例”的题型、知识点进行集中评析。从而实现“错例”评析与订正的良性循环。



  (三)教师撰写“错例分析”报告



  每位语文老师针对某一单元或课例撰写学生作业“典型错例”分析报告,对“作业出处”、“错例描述”、“错例分析”、“思考与对策”进行全面小结。并将该报告拓展提升为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分析。利用教研组、年段组,以教研形式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将交流经验在教学工作中做进一步实践、反思和改善,使学生作业的“错例”评析效果越来越有效,最终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评价的综合水平。实践证明,我们的跟进举措还是十分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4: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