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4: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四位必须凭借语言来表达和深化,人对语言的发展是人得一切发展的基础。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下面略谈一些做法。

一、扣住语境,品味语言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口头禅,也成为理解语言一大原则。事实上,离开语境,望文生义,哪怕某些词语是字典词典的解释,有时也会出现误差,甚至还会闹出笑话。例如曹禺的《雷雨》一文,鲁侍萍和周普园彼此知道真相后,周普园反复诉说自己的思念,又再施他那虚伪的骗局,用虚假的旧情来软化侍萍。侍萍说了一句:“(谈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如果不联系上下文,还以为是侍萍原谅了周普园。其使者一句话的潜台词是:我早就认清你的真面貌,你别再欺骗我。所以品味语言的表现技巧必须抓住语言环境。另如《茶馆》吴祥子对王利发说:“我们不看簿子,看人!”言外之意,不一定反映登记者的真实情况,再说你王利发也可能没安真实情况写,所以不看簿子。

二、咬文嚼字,推敲语言

语言大师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朱先生所说的“谨严”,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在品味语言教学中,也必须引导学生发扬这种精神。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示例。韩愈在月夜里听到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令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字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又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它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了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又如:忍看朋辈成新鬼“努相刀丛觅小诗”“用“忍看”为何不用“眼看”“眼看“眼睁睁看着“说的是无力救助;而“忍看”“感情色彩更加强烈“悲愤之情力透纸背。用“刀丛”而不用“刀边”。“刀丛”突出了现实的严酷,“环境的险恶”,更说明敌人反动统治者的惨酷残忍。“努相刀丛觅小诗”更显示了诗人的愤激和顽强。这就印证了文字上的推敲“实际是情感上的推敲。

三、对照比较,辨析语言

汉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句式不同”语意也不同。如在鉴赏《常听送别》的[一煞]时让学生改写“青山,你为什么阻隔我送行的目光/疏林,你怎么这般的无情/淡淡的云气,遮住了情朗的背影/唉!夕阳下的古道如此寂静/恍惚间,耳边响起了马嘶/莫非是它也不忍分离/唉”,情郎“你是否知道我心中的痛苦/我对你的爱恋使我不忍离去/只求你千万别把我忘记。”

改作太过明白,丧失了原作含蓄优雅之美,也不符合人物性格。反复揣摩原作,修改应考虑去掉多的直抒腹臆的感叹,多用意象来暗示感发,传达原作的意绪。讨论后,从第三句开始改为:“四周升起的暮霭,遮住了你远行的背影/西洋下的古道”,吹刮着让人心痛的寂静/莫非是马儿也不忍分离,才发出阵阵的嘶呼/恍忽间“我听到你归来时马蹄的声音”;而结尾改为:“为你送行“/在秋风中”在这十里长亭”。改写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通过对语言的反复触摸提高了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鉴赏品味。

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品味语言的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促使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钥匙,让学生理结合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出现质的飞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4: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