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1 13:32:23
|
只看该作者
二、内容的编排与呈现
本册教材继续沿用修订后第二学段教材的编排体例。在内容的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借助数轴的直观,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
“四舍五入”法是求近似数的基本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改变了编排思路:呈现问题后,先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描点表示数,再借助数轴的直观,探索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四舍”与“五入”的合理性,感受图形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轴上描出的点,帮助学生理解当尾数的最高位是4或比4小时要“四舍”,当尾数的最高位是5或比5大时要“五入”的道理,进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
2. 从现实问题出发,抽象出常见数量关系
常见数量关系是描述现实生活中某一类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起来的具体数量关系,正是进一步抽象与概括的基础。所以,教材强调让学生自主经历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例题分别呈现了和单价、速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抽象出相应的数量关系。经历这一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水平,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教学时,一要让学生切实经历将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二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掌握由每组数量关系中任意两个数量求第三个数量的方法,对常见数量关系形成结构性的认识。
3. 经历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本册教材“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重点是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经历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描述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直观图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几何直观能力。教材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数量关系相对复杂,适合画图描述和分析的问题,帮助学生体会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注意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提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例如,例1 中要求“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随后的“练一练”要求“看图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例2要求讨论“怎样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体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提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学时,一要通过填图、讨论怎样画图、看图描述题意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二要引导学生经历借助图形直观分析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三要适当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建直观图示,展开直观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计算器的引入,有效拓展了学生研究数学的范围,一些具有特定结构且含有简单规律的计算得以成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素材。教材特别重视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和归纳,主动发现相关计算中蕴含的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的结构美和形式美。例如,教材的例3提供了一组被除数不变,除数依次是111、222、333……的算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又如,教材第43 页的第6题,介绍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引导学生根据九宫格中数字的排列方式写出相等且对称的加法算式。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美妙与神奇,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教学时,要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和比较,主动发现算式的结构特点,再通过类比写出一些类似的算式和得数,并用计算器检验。
5. 在画运动后图形的过程中,体会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是“课标2011 年版”基本要求。而画运动后图形的关键是确定运动后图形的顶点。教材十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寻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图形运动特征的认识,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例如,教学画旋转后图形时,教材在附页中提供了与所旋转图形完全一样的纸片,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找到旋转后图形的顶点,再通过比较,明确旋转前后图形对应边之间的关系,学会画旋转后图形的方法。这样设计,有效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难点,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强化对图形旋转特征的认识。教学时,一要加强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特征的认识,既要强调构成图形运动的基本要素,又要通过观察和比较,帮助学生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对应顶点或对应边之间的关系;二要注意通过操作和演示,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三要适当控制教学要求,所提供的图形结构不宜复杂,且所有顶点都应在格点上。
6. 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观察、测量、实验等,是学生探索图形特征的常用方法。教材十分强调让学生自主经历发现图形特征的过程,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获得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例如,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材提供了4根小棒,先让学生任意选用3根摆三角形,并通过对各种情况的比较,初步提出猜想;再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验证猜想,获得结论;接着针对本课的难点展开讨论,进一步完善认识。这样设计,活动线索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索活动,进而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教学时,一要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学具,确保全员参与;二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学生的探索活动,既要强调动手操作,又要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