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3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椅中圣母
  1课时
  封二­——P1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椅中圣母》,使学生初步了解拉斐尔,并对
  其油画风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拉斐尔和他的油画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可表
  现的绘画题材。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和表现生活的兴趣。
  (四)课业类别:欣赏
  (五)用具准备:1.教师:书、拉斐尔其他作品。
  2.学生:书。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文艺复兴”、“拉斐尔”、“基督教”、“圣母”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布置新学期要求。
  2.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新课:
  1.由上学期欣赏《阿尔的吊桥》引入本课,回忆油画起源于欧洲,清朝末期传入我国。
  2.引出欣赏内容:《椅中圣母》。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拉斐尔:他是意大利一位杰出的画家,与达芬奇和米卡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他生于意大利的马尔宾诺,父亲是画家,他从少年起学习绘画,特别善于吸取别人之长,并能加以综合创作,在绘画技法上受达芬奇影响,逐渐形成圆润柔和的画风。经常用世俗化的方法描绘宗教题材。《椅中圣母》即为其中一幅。
  2.欣赏《椅中圣母》:学生分析欣赏画面内容。
  《椅中圣母》描绘的是宗教故事中的圣母玛丽亚和圣婴耶稣,但画家却把他们画的和人间的母与子一样可亲可爱。年轻而美丽的母亲坐在椅子中,双手抱着膝上的孩子,温柔而慈祥。那胖胖的孩子翘着小脚丫,紧紧地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只有那严肃忧虑的目光,说明他不是普通的婴儿而是将来要为人类作出重大牺牲的“救世主”。
  3.构图分析:在圆形的画框中,显得典雅华贵;整幅构图紧凑主题突出。
  4.学生分小组谈感受:
  通过画面内容及分析人物内心世界这两方面谈。
  5.教师启发谈话:“欣赏过大师的作品,再让我们他的其他一些作品。”
  6.幻灯片演示,学生欣赏。
  四.课堂小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我心中最美的感受2课时
  P2——P3
  (一)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小朋友的画,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题材,
  反映生活,激发他们表现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2.通过创作自己心中最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可表现的绘画题材,激发他们表现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表现生活的兴趣。
  (四)课业类别:绘画创作
  (五)用具准备:1.教师:书、本校学生作业。
  2.学生:书、彩笔。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新课:
  1.由愉快的假期生活引入创作。
  2.板书课题:《我心中最美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首先让我们看几幅儿童画,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自己心中最美的感受?”
  (1)《自画像》:西班牙小朋友画
  突出了自己的容貌特征: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又用了大片的红色为背景,更突出了自己的外衣,显得鲜明、庄重,因为有了手中的小花和衣服的花边,又使得画面活泼了。
  (2)《房子》:学生观察,说出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绘制的?
  布贴画,出了房子的组织有序,形状多样以外,特别是黑色与白色的对比,衬托出江南美景的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同学们应学习变废为美的巧妙构思和自己创造美的能力。
  (3)看书p2~3宣布所要欣赏的儿童画:
  a.《节日》保加利亚小朋友
  b.《打雪仗》日本
  c.《芭蕾舞》苏联
  d.《摔跤》《傣寨小景》中国
  2.学生分小组讨论欣赏内容:
  a.内容:选材
  b.色彩:
  c.构图:从四个方面讨论
  d.特点: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各组意见:
  4.教师小结:以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题材教师讲解每幅作品。(突出教学目的)
  5.出示几幅本校学生作业,进一步请学生分析“艺术来源于生活”。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把自己在生活中认为最美的事物表现出来。
  五、学生进行构思、起稿: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发作业
  三.讲授新课:
  1.展示并讲解几幅好作业,并请学生自己谈一谈。
  2.通过恰当的色彩也可以突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感受。
  3.优秀作品展示:
  四、学生继续创作,教师辅导: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些儿童画欣赏和我们亲自去体验、创作,同学们提高了欣赏能力,学到了一些知识,通过画中的表现,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希望同学们学习他们的认真观察、记忆、大胆描绘身边事物的巧妙构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学画中国画——树一课时
  P4~5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古代画家的两幅画的欣赏,启发学生初步了解
  和认识中国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学习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3.感受山水画中树的美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
  (二)作业要求:画两棵不同形状的树。
  (三)课业类别:绘画基础课。
  (四)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了解中国画“师法造化”的道理,
  并激发学生勇于尝试用笔墨表现自己喜欢的树;
  (五)教学难点: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六)用具准备:1.教师:书、国画画工具、范画、录像。
  2.学生:书、国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新课:
  1.由儿童画“树”与国画“树”进行对比,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树
  三、讲授新课:
  1.看录像:中国画“师法造化”的道理
  2.看书p4讲老画家以大自然为师,作画的故事。
  3.讲解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1)画树首先要观察、研究各种树木的形态和特征及生长规律和组织结构。
  (2)画枝干:“树分四歧”,要有立体感。
  (3)画叶:
  a.单叶:用点的方法,中峰直点,侧峰横点。
  b.夹叶:双勾法。
  4.出示范画、挂图,学生分析范画画法。
  5.看书p4与挂图比较,感受山水画中树的美感。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先在其它纸上画出树的基本形态;
  2.直接画在宣纸上,注意回忆体会老师所讲的基本画法。
  五、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用笔墨的方法;
  2.技法的运用。
  六、作业小结:
  1.讲评,展示作业成果。
  2.收拾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学画中国画——山水二课时
  P6~7
  (一)教学目的:1.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
  好河山的创作欲望。
  2.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
  步学会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二)作业要求:1.第一课时:学习用勾、皴、点、染法画山石,完成近
  景远景山峰的练习。
  2.第二课时根据构思酝酿好构图,先画后着色处理,
  完成一幅山水画作业。
  (三)课业类别:绘画基础课(写意山水)
  (四)教学重点:1.第一课时: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
  2.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
  (五)用具准备:1.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
  2.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山水
  三.讲授新课:
  1.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历史。
  2.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
  3.技法讲解:
  (1)勾:
  (2)皴:边演示边讲解(放录像小结)
  (3)擦:
  (4)点:
  (5)染:
  4.出示范画,学生欣赏: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
  2.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附:板书设计
  学画中国画——山水
  基本技法
  1.
  2.
  3.
  4.
  范画
  演示
  课后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1.由前一节课学习基本技法画山石引入。
  2.布置本课内容:构思完成一幅山水作业。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山水画是作者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不同的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必然不同,抒发情感方式也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内容。我们虽然年龄小,但同样热爱着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每个人对风景的感觉体会都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只要大胆的构思大胆地表现,在白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技法及画书的技法都掌握住,运用好,也能画出一幅生动的山水作品。”
  2.山水画的构图:远景
  近景
  3.技法:先用勾、皴、擦、点、染的方法具体的画出近景,在用简略的勾、皴、或渲染方法画出远景。
  4.黑板演示,学生观察步骤方法。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要点:1.构思、构图
  2.启发学生大胆用笔,大胆构思。
  五、课堂小结:
  1.展示课堂作业,讲评。
  2.收拾用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用晕染法画人物2课时
  P8~11
  (一)教学目的:通过临摹学习中国画工笔重彩中表现物象立体关系的两种晕染方法,初步掌握工笔画基础技法知识,提高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
  (二)作业要求:学习两种晕染方法,并临摹一幅重彩作业。
  (三)教学重点:1.第一节学习染高法和染低法。
  2.第二节掌握晕染方法,较好地控制笔中的水分。
  (四)教学难点:掌握晕染的两种方法。
  (五)课业类别:绘画基础课。
  (六)用具准备:1.教师:范画、书、示范工具、印好的画稿。
  2.学生:书、国画用具。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色彩的明度知识。
  2.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静物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西方绘画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使用明暗、透视;中国画则使用染高法和染低法来表现物象的立体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技法。
  2.板书课题:晕染法
  四、讲授新课:
  1.染高法:(版书)将物象的高的、突起的部分用色染重,而将凹陷的部分空白获染淡彩。
  2.染低法:(版书)将物象的低洼部分染重,衬托出高的部分,画面效果低处重,高处浅。
  3.分析书中作品的晕染方法:巩固染高法和染低法的理解。
  4.教师演示:在黑板上演示两种画法,边画边讲,注意讲明水分的控制及干笔和湿笔的交*使用。
  五、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将老师发的稿子放在宣纸下面,拓临。
  2.用淡墨勾皮肤。
  3.用重墨勾衣服。
  六、学生勾画稿,教师辅导:要点:
  1.勾线有力度。
  2.重墨、淡墨的分配。
  七、课堂小结:
  1.收拾用具,整理桌面。
  2.收作业。
  板式设计:
  晕染法
  1.染高法
  2.染低法
  画法演示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安排用具:
  二、复习晕染方法
  各自在纸上练习两种晕染方法1.染高法。2.染低法
  三、发放作业,学生继续作画,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两种画法的运用。
  2.笔内水分的控制。
  四、课堂小结:
  1.展示各位同学作业;
  2.收拾用具。
  下节准备:找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诗配画二课时
  P12~14
  (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2.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要求:着色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业,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
  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三)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四)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和这种艺术形式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
  (六)用具准备:1.教师:范画、教材、课件。
  2.学生:书、彩笔、诗、扇子。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分析诗配画的形式特点:
  我们看到这种形式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其次是诗。因为版面上画面占了主要位置,再加上画面的色彩,使人最先受到感染的是画面。所以诗配画中画面很重要,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2.诗配画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反复读,并要弄清诗的原意、含意,在着手构思构图。
  3.诗配画的表现形式:
  诗配画的表现方法要考虑画的形式与诗的内容统一。
  (1)古诗:国画手法,体现民族民间特色。
  (2)新诗:较新、较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其格调一致。
  (3)儿歌:儿童画,大胆、夸张。
  4.作业步骤:
  (1)选诗:自己熟悉并喜爱的。
  (2)构思:反复熟读,领会之后进行构思。
  (3)构图:按照诗的主要含义,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主要位置,并设计文字的位置。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学生构思、构图。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描绘画面:
  (1)根据诗的内容,去选择与诗相统一的手法。
  (2)儿童诗、浪漫诗可选择多种表现手法,如工艺。
  2.着色:
  色彩要与诗的内容、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求得与诗的和谐统一。
  3.文字:
  文字与画面内容结合为一体,字体也要相当。(出示范画讲解)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修改稿子,描绘着色完成画面。
  五.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欣赏。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3.下节用具:水粉用具、书。
  4.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课色彩的世界2课时
  一、教学目的:1.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了解色彩的三属性;
  2.通过作色彩的明度推移练习,体会色彩推移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着色技巧。
  二、作业要求:根据荷花照片做明度渐变练习要求有六个色阶。
  三、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三要素知识,调色绘制色阶。
  四、教学难点:色彩三要素知识的实际应用及色阶调色方法。
  五、用具准备:1.教师:范画、示范用具、教材。
  2.学生:教材、印好的画稿、水粉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识“色彩的明度”
  2.板书课题:色彩的世界
  二、讲授新课:
  1.色彩的产生:
  各种物体的颜色是人的眼睛赋予的,色彩是人的感觉,很多动物看不到色彩,见到的只是黑与白。
  要看到颜色,首要条件是光,光源发出的光有时直接进入我们的眼睛,传至大脑,我们才看到了色彩。
  2.色彩的基本属性:
  (1)明度:色彩明暗深浅程度。
  a.在色相环中最亮的是黄,最暗的是紫色。
  b.任意的一种颜色加黑或加白后,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
  (2)色相:色彩的相貌
  出示色环介绍名称。
  (3)纯度:色彩的鲜浊程度。
  引导学生辨认色彩的纯度。红、黄、蓝、紫、橙、绿、纯度最高。
  注:纯度与明度不成正比。
  3.欣赏渐变色彩的作业:
  4.教师以一种色彩进行演示:
  红+白+白+白+白
  注意:每次加白的量让学生看清,画出五种明度的渐变。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在老师印好的色彩渐变画稿中进行色推练习。
  2.作业中相同的颜色可同时进行。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点:色阶的调色方法及每一层色阶的差别是否一致。
  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知识:色彩的三要素。
  2.欣赏优秀学生作业。
  二、继续前节作业:
  1.对前一节出现的问题加以讲解。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课堂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0 11: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