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1 18:06:00
|
只看该作者
你还读懂了什么?注意边读边想。【注重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
生:默读。
师:想好的和前后桌同学互相交流,互相做补充。
师:谁先来谈谈你还读懂了什么?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随时补充。
生1:我读懂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了,心情十分高兴。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生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师:你真会读书,能读读这一句?(生读)。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生7:读得很好!把华罗庚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8:华罗庚想回国已经盼了很久!从“这一天总算盼到了”看出。
生9:老师,华罗庚的妻子也很激动。从“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设计了“你还读懂了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师:同学们的读书本领真高!懂得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去体会人物心情,老师真佩服你们!是啊,1949年月日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罗庚夫妇知道后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让我们把这份激动之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前后桌同学试着分角色朗读,开始。(试读后请一组同学全班展示)
【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以读为本。采用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而且潜移默化地教学生能读会读的方法,同时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
2、自主阅读,畅谈感悟。
①出示美国、中国生活图片作对比。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课文的1至9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是谁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呢?(板书:华罗庚)那他什么时候回去的?(1950年初春的一天)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预习时你们通过调查采访知道哪些?请简单谈谈)【再次展示学生又一种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调查采访】
生:我听爷爷说当时中国很贫穷、农村更贫穷,吃不好、穿不好。
师:你了解得真多。你也来谈谈。
生:中国刚刚成立,人民生活很穷,要提高生活水平。
师:太对了,你呢?
生:因为那时太穷了,所以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为国家出力。
②学生质疑。
师:嗯,的确如此。老师也收集到几张图片,这是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环境。有洋房、有汽车。而咱们祖国当时的居住环境却很差!土屋、茅屋。此时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样疑问?
生1:华罗庚为什么要等到中国解放才回国?他为什么不早点回来呢?
生2:因为中国内战,社会动荡不安,他怕回来被打死了就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生3:华罗庚这么怕死,都不能表现他爱国。
生4:这不是怕死,他辛辛苦苦在国外学了这么多年,学得一身本领想为国效力,如果一回来就被打死,就太浪费了。
师:是啊,新中国未成立时,即使是中国人到外国留学,也是不能随便出入国界的。所以华罗庚要等到中国解放了才回自己的祖国。
生5:中国为什么会这么穷?美国却这么富?
师: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巡视了一周,只有一位学生想回答)好,你来说说。
生6:这是因为美国科技水平高,咱们中国一直在打战,顾不得发展。
师:的确,这个问题牵涉太广,不是只字片语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问题,我们有时间再研究,好吗?
生7: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他留在美国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由疑问激发学习兴趣,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更好地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③自读自悟。
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声读读第10——1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说明华罗庚为什么要回祖国的语句。
生:13自然段。(师:板书“奉献”)
师:自己再读读13段,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由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要求明确,使学生从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师:谁先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生1:我读了这一段话,感受到华罗庚非常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爱国)
生2:在现实社会中,像华罗庚这样的人已经少得可怜。
师:正因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