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6 21:05:01
|
只看该作者
一八、风雨
1.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这种高明手法,令人拍案叫绝.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请从文中分类摘录相关的句子.
2.作者 在描写风姿雨态时,运用了很多形象而精炼的词语,请从文 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品味,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词语一: 赏析:
词语二: 赏析:
3.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他们为什么回惊喜呢?他们还会做什么?如果你就是这些孩子们中的一员,请一第一人称,写出你的感受和行为
1.景物一.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二. 垂柳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三.杨叶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四.羊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五.槐树上的葡萄蔓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 也不嗡叫, 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六.女孩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 在院子里旋转,
2.词语:忽聚忽散;赏析:文中用了连词,形象而贴切的讲述了风雨来时,树林的姿态,把无形的风化作有形了.
词语:撩起一角;赏析:用这词,说明雨大水急,很好的让人联想到了大雨时池塘中的情形。
3.孩子们之所以惊奇,因为在这样的天气可以什么都不做,在没有多少玩具的农村,一只只纸船就是很好的玩具。他们或许会到池塘边抓抓鱼,或者再把放出的纸船一只只收回来,贫穷纸也是珍贵的。略。
一九、寻春
18.第1段中说:“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才更宜于随便走走,沉思”〔1〕这句话表达了笔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追求?〔2〕这句话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9.“春天在哪里?”对这一问题,文章记叙了笔者三次逐渐深入的认识,请归纳综合如下: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0.“草色遥看近却无”,〔1〕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笔者由此引出了1个什么哲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1.下面临这篇散文的赏析,不错的两项是( )
a.文中描述的笔者“寻觅早春”的过程是:希望—失望—蘧然—怀疑—肯
定—领悟
b.笔者由自然之春写到心灵之春,借“寻春”表达了自已独特的人的生活感受
c.“草色遥看近却无”,申明了1个道理:过度的细心不易发现春天,胸襟
开阔、不拘细节反而能看见到处都有春天的影子
d.“目前腊月春意动”一句诗,写出了冬季行将已往,春天行将到来的自然
纪律
e.文中大量援用了古诗句,这些诗句都为展现作品的哲理含义起到了重要
的效用
答案:
18.⑴,表达了笔者心爱早春的素净的情怀和对清爽美好物质的追求
⑵,暗示就象许的情怀追求,才能真正探寻到春天的萍踪
19.⑴,春天在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坪里(见第3段)
⑵,春天在许多人的内心世界里(见第6段前半部门)
(3),春天在登高望远所见的大地母腹里(见第6段后半部门)
20.⑴,低眉看着舒服难觅春,只有扬眉放眼,才能寻觅到早春的踪迹
⑵,在人的生活道路上,在碰到人的生活阴霾霜雪时,只有放眼远望,才能寻觅到人的生活的春天
21.ab(c,得出的道理,在文中没有描述内部实质意义的照应笔者在寻春过程的描述中,凸起对比的是“低眉所见”、“放眼望去”,而不是粗心与细心、不拘细节的对比d,错,“目前腊月春意动”,从诗句本身看,古有“隆冬腊月中孕育着春意的躁动”的意思,从诗句先后语境看,是说腊月的春意不较着,须放眼遥看才可见e,错在1个“都”字上,本文不少诗句有哲理,但不是每一句都有哲理
哲理人生
一、路★
1、第4段中“我”为什么“气闷”? (2分)
因为在学校、在家里“我”都是被认为毫无价值的人。
2、铺小径的水泥方砖是哪里来的?有什么喻意?(3分)
垃圾场。喻意为:“我”的毫无价值,以及“我”能够让自己变得有价值。
3、第4段中“回家我是抹布”是什么意思?(2分)
比喻在佳丽我也是被认为是个没有价值的人。
4、尾段,“我天生……铺路好了”是什么意思?“补天石”来自哪个传说?(3分)
“我”不能够有大的成就,但是也可以做一些小的有意义的工作,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传说是女娲补天。
二、水车转动的年轮
1、这是关于什么话题的文章?
2、作者如何理解生命、生活、人生?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3、文章中哪些物象增加了文章的色彩,耐人寻味?
4、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
答案:
1、这是关于生命和人生的话题,全文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2、对生命的理解:当生活失意,“看穿了——并滋生出厌烦后”该怎么办?是轻生吗?不,活着多好啊。要热爱生命,要如文中作者母亲所说“应该尽早学会独立和坚强……”
对生活的理解: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沟坎和曲折常常伴随在人的生活中。文中说“人要是耐不住一场大风的考验,就会脆弱如草,被黑暗卷入深的黑暗。”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对于生活的不如意,要能经受住考验,要敢于面对敢于承担。
对人生的理解:当我们困顿、痛苦和迷茫时,我们不是孤立的,总会有灯光的指引、茅舍的温暖。“总能激发我的内心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勇气——那是生命的力量,更是活着的勇气。
3、茅舍,灯光,水车,小舟等。
4、本文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吸引人的故事,但蕴含生活的哲理。全篇细腻的心理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考相得益彰。用物象增加文章的色彩。
三、无法不对你残酷
18. 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每件事不能超过12个字)(3分)
答:① 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
②
③
④
19.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2分)
答:
20.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1. 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以及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0字)(4分)
18. 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费;我没有直接帮他找份兼职;弟弟诉苦时教他自强(弟弟诉苦仍然没有资助他)。(3分,每个要点1分。)
19.(1)母亲对我做法的不理解(2)我对弟弟残酷得不近人情(2分,每个要点1分。)
20.(1)通过两段文字对于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的表现出弟弟历经磨难而成熟起来 (2)表明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分,每个要点1分。)
四、阳光之下,泥土之上
14.仔细阅读第1段的画线句子,请你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第4段中,作者说“黑暗是告慰的中心”。请联系“房间”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最后一段说“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作者写第2段运用什么方法?抒发了“我”什么感情?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⑵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4.①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层层铺开,逐步扩大,丰富并深化了“生活之光泽”的内涵。②具体说明房间对人类的重要性。③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赞美房间作铺垫(或定下感情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同时也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①要结合全文的主旨,禅师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在表达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②要分析句子本身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③要分析句子在表达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
15.答:因为房间既是自己生活和思考的地方,也是个人梦想开始的地方。其中还能使自己拥有精神上的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同时也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题目中明确要求“联系房间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即鉴赏文中的主要意象——房间的形象意义。
16.答:①阳光、空气、书籍和木头。②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和梦幻。③拥有精神的快乐。(后两点答到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这些”所指代的内容,应在分析全文层次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房间”的,抒发作者的感受的,在分析全文的基础上,概括出各层的大意,即可的出答案。
17.⑴运用诠释和对比的方法,抒发了“我”对房间的喜爱之情,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⑵便于和读者交流,也便于抒情和议论,很有说服力。
五、支撑★
1、为什么列举了树根、基石、柱石等许多事物?(3分)
为了说明任何事物都需要坚实厚重的基础做支撑的道理也为引出人的成功依赖支持做铺垫。
2、为什么说“支撑的力量是沉默的”?(2分)
支撑的力量源自平凡的不引人注目的事物和行动,也不喧宾夺主,而是甘于奉献。
3、从论证的角度看,作者引用举重和短跑运动员的话,是为了阐述什么道理?(2分)
能够支撑起惊人的奇迹的其实正是同样惊人的普通与简单。
4、我们学习过的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什么事例或者名言警句能够印证本文论点?(2分)
居里夫人的事例(《我的信念》)
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酝酿和培育支撑的力量,才能托举起梦想化作的辉煌”的理解。(3分)
略
六、民族的性格
1、 文中所说的三个民族到底有什么性格?
2、 请在文在找出作者由圆联想到美国,由正方形联想到俄国,由三角形联想到日本的原因。
3、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结合文章,谈谈俄罗期昔盛今衰的原因。
5、 拓展题:你能由一个平面图形联想到某个国家吗?请写出你联想的原因和该民族的性格。(至少80字。)
答案:
1、 美国:平衡与完美,封闭,挑剔与骄傲,奢靡与空虚。
俄国:柔和,刚硬,高贵,不稳定。
日本:坚忍,团结,最残忍,伤害性大。
2、 见文,略。
3、 全文表达了对美国的蔑视,对日本的憎恶,对俄国的仰慕与崇敬。
4、 (在三段中概括归纳)
5、 由圆柱形联想到中国,因为中国讲求中庸之道,一切都讲究圆满、对称、和谐。
(此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七、中国的牛★
1、为什么“我们都呆了”?(2分)
因为我们没有想到中国的牛居然有这样礼让别人的美好品格,为之感动不已,一时呆住了。
2、第3段中的“阡陌”“踟躇”分别是什么意思?
田间小路。犹豫不决。
3、第5段中的“满地金黄”和“农闲时候”可以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不可以,因为要与后文的“搬运负重”“绕着石磨”对应。
4、你认为第7、8段的内容要表现什么?(2分)
中国的牛付出很多,但要求(得到)的却很少。
5、综合全文,谈谈文中的牛象征了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质?(3分)
中国的劳动人民。默默工作,平心静气,彬彬有礼,甘于奉献。
1、中国的牛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理解。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勤劳,甘于奉献,平心静气。
中国的牛!正像小思在文中描绘的一样,中国的牛如生在礼仪之邦的中国君子一般温文尔雅。虽然在家畜中它也算是个大个儿动物,但它从不恃强凌弱,性格还不如鸡好斗,如狗一般驯良又没有狗的势利。正如作者与它们在田垄上的偶遇一样,它们对人对物总是那样彬彬有礼。在农村,放牛的总是老人、小孩,却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被自己的牛欺负过的。其实,面对强敌时,牛能抵翻院墙,挑死老虎、野猪。
中国的牛是勤劳的,正像我们常常听到的对中国人的评价——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拉犁、搬运、磨磨,这是小思文中提到的,据我所知,牛还能给砖场和泥——大堆粘泥浇上水,拉着牛在里面绕来绕去,利用牛的身高体重把泥和匀。人倒是省了不少力,而牛拖着笨重的身体在齐膝深的烂泥中往往累得“气喘如牛”。用不着亲眼所见,从这个古人所创造的成语中,我们能看得出,自古以来牛就是这样一种吃苦流汗的动物。“在它沉默地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牛是家庭的功臣,但它从来都不居功。“偶然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它也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中国的牛,给予人的甚多,所求于人的却最少。怪不得鲁迅愿以“孺子牛”自喻,怪不得人们要称赞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干什么都平心静气。
2、中国的牛象征什么?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象征中国人。写作目的是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及其传统美德的赞美之情。
3、文章最后两段用了什么写法?旨在说明什么?
作者在文章最后将中国的牛与别国的牛进行对比,也可理解为不同民族人们性格的对比。中国的牛不像印度的神牛借着神圣之名闲逛,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悠闲等死,也不像西班牙斗牛那么狂暴。旨在说明中国的牛像中国人一样——平心静气。
八、从一个微笑开始
10、第⑤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2分)
“世事的云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在第⑤-⑨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12、(1)第③段中的“开始”和“起点”,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请分别找出来。(4分)
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下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2分)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
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E.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10、(2分)变故、失落、背叛、疑惑、烦恼、辛酸
11、(6分)①使人学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提升认知,强健体态。
②可以构筑和平,达成理解,净化心灵。
③能使人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观。
12、(1)上文:又是一年春柳绿。 下一段: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个陌生的格局。(4分)
(2)(2分)承上启下
13、(4分)【 B 】 【 E 】
九、提醒幸福★
1、第1-7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全文看起什么作用?(3分)
内容是写我们已经习惯于对灾祸的提醒(2分)。作用是引出“提醒幸福”(1分)。
2、画线处A“临门一脚”是什么意思?(2分)
比喻说法,指面对灾难时人的临场发挥、应急能力。(2分)
3、画线句B是什么意思?(2分)
指人们往往在幸福失去时才意识到那就是幸福。(2分)
4、画线处C词语“标本”这里指什么?(2分)
已经失去的幸福。(2分)
5、画线处D“黄金”这里有哪两层含义?(3分)
短暂(体积小),珍贵(对1点得1分,对2点得3分)。
6、倒数第2段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它突出了什么内容?(4分)
排比(或者层递)(2分)。突出我们只要乐观就拥有幸福(2分)。
一○、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1、画线处A“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突出了什么内容?(2分)
腊梅清香之美。(2分)
2、腊梅具有哪些品格?(3分)
坚忍顽强,牺牲精神,忍受寂寞(每点1分)
3、画线句B用了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3分)
排比(1分)。突出环境艰难(1分),进一步突出腊梅的坚忍顽强(1分)。
4、画线句C所作的描写起什么作用?(3分)
描写腊梅形象结尾,收束全文(1分),暗示腊梅崇高品格(1分),含而不露引人深思(1分)。
5、本文对腊梅的描写,让我们想起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分)
一一、父亲的秘密
1.父子俩因 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 。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
(1)
(2)
2.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
3.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已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
更是为了:
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 )句点评:
5.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字80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
答案: 1.迷失方向(迷路) 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 撕破衣服系在树干上作求援标志 寻找蘑菇充饥 (每空2分,共8分,大意对即可)2.当年森林历险时,父亲几乎尝遍了森林中所有的蘑菇(2分,能答出“尝毒蘑菇,这个意思即可)3.让儿子守在木屋里等待救援 不让儿子发现自己的秘密 (每空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4.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评分意见:(1)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理解体验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内容充实准确,语言通顺,给3分。 (2)能扣住语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理解体验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内容较充实准确,语言较通顺,给2分。 (3)能对句子进行点评,但内容空泛,语言不够通顺,给1分。 (4)点评脱离原句内容,不知所云,不给分。5.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评分意见:(1)感悟真切或联想合理、中心明确、语言通顺,酌情给5~6分。 (2)有感悟或联想、中心较明确、语言较通顺,酌情给3~4分。 (3)有感悟或联想,但中心不够明确、语言不够通顺,酌情给1~2分。 (4)文不对题,不知所云,不给分。
一二、怀念一种声音
1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14.小说结尾说:“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15.小说在多个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3.用了比喻修辞格,把落在小青瓦上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3分。比喻1分,句子分析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14.他希望通过画画来再现逝去的自然、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借以抒发强烈的怀念之情,排遣孤寂之情。(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示例1:以前的雨声充满音乐美和“绚丽颜色”,现在的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示例2:以前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现在人人封闭,缺乏沟通和交流。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热爱和怀念。(3分。前后情况比较1分,表达效果1分,表达的情感1分)
一三、钱的极点
1、 标题“钱的极点”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也站在钱的极点上?
2、 本文作者从什么角度深刻地剖析了金钱与人类自身需要的关系?
3、 金钱可以满足物质和部分需要,但有些是我们难以买到的。请以“金钱可以买来
,却不能买来 。”写三个排比句。
4、 你如何理解“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情感的洪峰。”
5、 请举例说出古来今来的许多仁人志士,高官厚禄不能使他们低下高贵的头颅,金钱地位不能使他们弯下挺直的腰板。
6、 读完此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含义: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儿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处于青少年的我们,都有我们的理想追求,不免有人希望自己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可以说我们都站在钱的极点上。
2、 从“人的生理结构”这个独特的角度入手阐述。
3、 示例:金钱可以买来钟表,但买不来时间;金钱可以买来衣服,但买不来漂亮;金钱可以买来药品,但买不来健康。
4、 金钱永远只与物质联系在一起,它不能从精神上满足人们的需要。
5、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闻一多先生拒绝领取美援面粉;江姐……
6、 读完此文,我们应该明白:金钱可以满足物质和部分精神的需要,但有是金钱难以买到的。追求金钱不应成为我们人生的唯一目的,高于金钱的精神追求是不能放弃的。
一四、朋友
1、文章以什么为核心组织材料?
2、谈谈作者的写作思路。
3、文章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
5、本文在写法上有一大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以“朋友”为核心组织材料。文章分三部分,但三部分内容始终围绕朋友这个话题在进行。
2、 写作思路:第一部分,作者以大胆的想象,以若干事物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朋友应该是什么;第二部分先从把面说起,强调交友的重要,随后指明选择朋友的方法;第三部分紧承第二部分内容,正面阐述朋友的作用和意义,呼应第一部分内容,完善真正的朋友是什么。
3、 略(注意:比喻的作用:使事物生动形象,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排比:增强语言气势,起突出强调作用,让文章富有感染力)
4、 抒情,议论。作用: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
5、 正反对比,在阐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时,既从正面写又从反面写,把道理说得透彻而完整。
一五、友谊的色彩
1、 全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在色彩们的争吵中,有许多富有意义的句子,请找出来两处来品味。
3、 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写色彩?试举例说明。
4、 这是一篇散文式的长篇寓言故事,请问作者意在讽刺什么?
5、 文中“雨”是什么的化身?雨说“彩虹象征着对明天充满希望”,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 文章主要讲述了彩虹的七色——绿、蓝、黄、橙、红、紫、青闹起了矛盾,互不团结、尊重,反而一味盲目地自吹自擂,以为自己很重要,很了不起,从而忽视了对方,忘记了自身的使命。故事在色彩的争吵中延伸。终于,下雨了,雨狠狠地教训了色彩们一顿,并帮助它们找回生存的目的,使它们重归于好,和平共处,最后变成了美好的彩虹。
2、 示例:
(1)绿色说:“我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绿色是草、树和叶子的颜色,而自然界便是繁衍人类的空间!
(2)蓝色说:“水是生命的根本......天空提供了空间、和平和安详。”从古至今,文人都喜欢歌诵大海和天空,原来它们一是人类的母亲,一是能给人以宽容心境。
(3)黄色说:“我是欢笑,快乐和温暖。”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每天都像过节一样,人人都亮出了灿烂的笑容,加上太阳、月亮、星星,黄色不也笼罩了整个地球!
(4)橙色说:“我是健康和力量之色。”食物的营养,霞光的美妙就足以验证其好,不虚设了吧。
(5)红色说:“我是危险之色,勇敢之色。”红如血,让人看到了鲜血迸射的悲壮战场,这不就是危险与勇敢的写照吗?
(6)紫色说:“我是王族和权力的颜色。”宫殿、圣宇弥漫着庄重严肃的气息,紫色便是其感受了。
(7)青色说:“我是寂静之色。”思索与反思,内心的平和就是最好成绩的代表了。
3、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去写色彩的个性,借色彩之间的对话,借对色彩形象的描绘,赋予色彩以人的语言、动作和思想,使文章形象生动。
4、意在讽刺当今人类的不求进取、心胸狭窄、不知天高地厚的愚蠢行径。
5、雨是教育者的化身。它说的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只有和平相处,互相团结、尊重,懂得欣赏别人,这个世界才是美丽、充满希望的道理。
一六、乡村不言谢
19、乡人是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出来的?请具体列举出来。(4 分)答:爱
20、本文的主旨(中心)是什么?( 3 分)
答:
21、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
“我也碰过之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老太婆那儿拿的。” 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在第 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之间。理由是:
(4 分)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邻里之间借东西,借者自然大方,是因为被借者没有优越感,会主动借出以取悦对方。
B、本文形散而神不散,将乡村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串联起来,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C、结尾处一句:“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是话?!””表现了大娘对我的责备,由于我的言谢,便疏远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D、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将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与城市作对比,暗讽了城市人习惯说谢谢的风气。
23、本文在处理材料方面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4 分)
答:
参考答案
19、4分 (1)还犁的主动把犁放好,然后说“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春耕”
( 2)还线的与主人唠一会儿家常,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
(3)借油的会叫孩子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
(4)老潘让孩子给黄麻子磕三个响头,说“命是你给的,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 (评分意见每一个要点占1 分)
20.3分 本文写出了乡人的热情、质朴、真诚和乐于助人,赞美了小乡村充满和谐(融洽)、乐于助人、知恩必报、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评分意见:答对乡人的品格占1 分,赞美乡村的和谐(融洽)、乐于助人、知恩必报、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占2 分。)
21、4分。第(8)——(9)段之间。 ( 2 分) 理由:因为这段话是写被借者说的一句体贴的话,按照上文借者的顺序,这段话是对借油者说的,所以应该排在第8 段被借线的主人说话之后。(要从文章内容出发说明理由,2 分)
22.3分。B
23.4分。 详略得当(或有详有略)( 1 分) ,详写了黄麻子救潘家孩子一事,略写了乡村人借犁、借线、借油等生活琐事。( 1 分) 因为详写黄麻子对潘家孩子的救命之恩,从而更加突出乡村人大恩也不言谢的朴素民风。(2 分)
一七、一只小燕飞进家
13.小燕子来到老母家为什么能“心安理得”?(4分)
答:
14.请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它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了,等过两天我把个大学生还给你。
答:
(2)一家人遥望夜空,不再说话,可我知道大家的心都很酸痛。
答:
15.我一家为什么喜欢小燕子?(5分)
答:
16.小燕子的命运让家中每个人都牵挂。请你设想它丢失后的一种情景,描述出来。(4分)
答:
(一)(15分)
13.(4分)
小燕来到老母家:①得到了吃食;②受到了老母的看养;③成了家中的一员;④有了安全感。所以心安理得。(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
(1)①小燕由最初的等待喂食,②到学习捕食,③到敏捷捕食,④到逐步成材。
(2分,每点05分,意思对即可)
(2)①小燕子不慎丢失,让一家人难过无语;②因为小燕子已成为我们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现在却了无踪影,所以全家人就像丢失了自己的亲人一样痛心,它的命运让全家人揪心。(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3分)
①练就了捕食的本事;②懂事通人性;③有很好的卫生习惯。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
提示:所写情景要体现全家人对小燕子的牵挂,让人酸痛。示例:
①小燕子是否能找到妈妈?是否找到了合适的栖息地?是否有人看养?是否挨饿?(担忧)
②小燕子在哪里呢?它为什么不飞回来了?难道找不到家了?(疑问)
③小燕子也许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正和妈妈亲热呢;小燕子找到了自己的同伴,正和它们嬉戏。(猜测)
④小燕子走失后,飞了几圈,迷失了方向,掉进了山谷,没有了踪影。(不好的结果)
(想像合理2分,语言通畅2分)
一八、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
9.根据文意,你认为文题中“手绘的花朵”包括哪些含义?( 4 分)
10.本文第(1)段末尾省略了“茉”展示手绘作品后班级同学的反应,请展开合理想象,补上这段描写性文字(60 字以内)。(4 分)
11.本文生动地刻画了“茉”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茉”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4 分)
12.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5 分)
9.①满怀激情张扬的青春个性。②活力四射的叛逆个性和独立自我。
10.示例:哇,那是多么美丽娇艳而又姿态万千的一朵朵山茶花。同学们都为之欣羡。
11.青春活力,有个性,聪明有才气,心灵手巧。
12.我认为同学们对手绘的喜爱是一种正当的兴趣爱好,无可厚非,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压制”。
一九、“小虫”精神★
1、读“大家都忍不住大笑起来”,想想大家为什么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大家认为博格斯身材矮小却要到NBA去打球是不可能的,所以嘲笑他。这为最后博格斯实现理想做了铺垫,以对比手法突出了博格斯“小虫”精神的可贵。
2、“小虫”精神是怎样的精神?(2分)
不放弃理想(不言败、不退缩),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二○、人生的两极
11.文中说“一是经过蒸馏的纯净”,这里 “蒸馏”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12.文中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3.第三段中说“人生的两极虽相距很远,但又异常临近”,“很远”和“临近”分别指什么?(4分)
14.为什么说“孩子和老人都是我们的师长”?请简要回答。(4分)
11.经历了一切痛苦、欢乐、愤懑与悲哀。(4分,意思符合即可)
12.童年对于大自然的感应灵敏、最纯真。(4分,意思符合即可)
13.很远:指年龄、阅历、经验等相差很远;临近:指一些诸如毛发、情感等生理、心理方面的特征。(4分,各2分)
14.因为孩子对于大自然的感应最灵敏最纯真;老人的经验、成功和失败,给我们许多启示。(4分,两个要点各2分)
二一、桃花心木
15.本文记述的是老家苗圃的事,为什么写到家乡林场的树?(5分)
借写林场桃花心木高大笔直的特点,为下文写种树人可以培养树的生存能力做铺垫。
16.文章在叙述种树人时,第三段与后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 6分 )
第3段描写高大的种树人弯腰认真种树苗,必须他的勤勉认真,说明他后面的行为并不是懒惰,从而使人生疑,探究后面这些做法的奥秘。
17.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的状态正是通向枯萎、通向死亡之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6分 )
人生不确定的际遇,养成了人的自立自主的精神,学会寻找机会,集聚能量,努力生长。而人一旦生活在“固定和完美的法则”中,就有可能产生依赖性,窒息了自主创造力,生存能力会降低,在友胜劣汰的社会中就可能被淘汰。比如,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前途是固定的,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
二二、阳光的香味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14.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5.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16.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7.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