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1:4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陈景   第二师三十四团中学
论文摘要: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周密性等特点,又要想方设法带动学生的兴趣,提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而多媒体的运用则把教学过程活动化,能够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数学实验,丰富教学内容,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多媒体运用    必然性   优越性
正文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孩子,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二、多媒体教学的必然性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的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者相加就达到了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取得信息量,无疑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记忆持久性的实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同时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综合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技术,并和计算机程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超文本、超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一并显示。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对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下面以小学数学为例,谈谈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三、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声像效果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当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数学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孩子素质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动物餐厅”一课时,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动物餐厅”这样一个童话情境,在配乐声中以小白兔总经理的身份欢迎小朋友光临“动物餐厅”,在创设的情境中设计了闯关游戏、小灰兔和小松鼠端盘子比赛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把三种类型的比较数的大小的例题融入三场比赛中进行教学。孩子自始至终都在这样一个童话情境中学习新知,兴趣盎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1:56:28 | 只看该作者

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乌鸦喝水”的视频资料,引导孩子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为什么乌鸦把石子放入瓶里后水面就升高了呢?通过孩子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引入,孩子比较感兴趣。而且通过视频的直观演示,孩子初步感受到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会上升。这时候老师再导入新课:其实在“乌鸦喝水”这个故事里还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体积与容积”的知识。
2、运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化静为动,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孩子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的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就掌握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更能够使孩子清楚的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直观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地推导出公式。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把一个圆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把一个圆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分析得出:上下对边越来越“平直”,左右对边越来越“竖直”。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等分成64等份、128等份……又会怎样?引导孩子进一步明确: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孩子很容易想象出:如果等分成无限份,就一定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经过比较得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帮助孩子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材的思路是把圆柱按底面平均分成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然后拼成类似长方体的形体。分的份数越多,越近似于长方体,这用传统的直观手段来演示则显得很复杂并且不容易做好,用多媒体课件事先编好程序,上课时演示则变得方便多了。通过动画的反复演示,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孩子就能得出底面积乘高就是圆柱的体积。
3、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创建生动的表象,突破重难点教学。
小孩子主要是形象思维,是从感知上获取知识的,只有感知丰富,才能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规律,而在概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制成的形象直观的课件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况,为孩子提供感性经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缺少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我们用多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装着圆形车轮的汽车沿着直线前进……孩子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1:56:37 | 只看该作者

4、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思维,培养孩子数学创新能力。
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孩子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由开放的思考(思考的方向多种多样)与闭合思考(只导向某个一定方向的思考)两者组成的。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发想象力和开放的思考方面下功夫。2008年,河南濮阳市社科开展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课题实验组教师在实验前、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平行班就孩子思维的创造性做了检测工作,并做好了数字的整理、统计工作。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开始时,实验班、平行班孩子在思维的创造性方面是相近的,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程度。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孩子数学学习活动的整合,并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适时给以评价。通过实验后期测试发现实验班孩子思维的创造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实验效果比较显著,这说明多媒体教学有效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
5、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有诸多的优越性,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必然。
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的时期,最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能有效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有效解决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例中,为了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河南濮阳市社科课题实验组教师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孩子数学学习活动的整合,实验后期测试发现实验班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地超过平行班,平均分由低于平行班变成了高于平行班5分。这说明实验班孩子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了,而且成绩分布也较平行班集中减少了两极分化。
四、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运用
多媒体教学有其自身的诸多优越性,也有很多我们在运用过程中的误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
2、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性。
3、恰当把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时机。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动静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孩子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多媒体教学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多媒体“满堂灌”,反而会适得其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0: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