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价值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9:3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价值观
十月田学校  谢惠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各行各业中出现很多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没有一个标准,当然,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价值观的标准是什么。没有一定的界限。祖国的未来是学生,而学生的价值观大多数来自哪些可敬可亲的老师们。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又将如何去把这个理念传授给孩子们.
关键字:人生价值观  人类心灵  标准
目前中国的反腐正在火热进行中,现代社会的浮华,人性的贪婪,道德的沦陷等,少年强则国强,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难得中华这只雄狮驰骋在世界之林,学生要从小抓起,从他们平时的日常行为习惯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中国的贪官是抓不完的,前赴后继。为何?其一、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其二、从小的教育,社会是个大染缸,是一所很好的学校。真的东西是在社会这所学校学到的。其三、人性的本质———贪婪。那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教学生把握相应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和学会生活’” 。而这些都是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和生活当中的。具体如下:
  一、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动人。
  作为教师,自身首先要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其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也进来,感受这样的氛围。这样,通过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才能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大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情感目标,情感价值观也将在其中得到升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
    情感还具有迁移功能,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成语“爱屋及乌”是对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的生动而典型的概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挚爱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继而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表现。
  二、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境生情。
    情感最主要的是具有调节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调节学生情绪,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特别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节、结构、词句打动,所感染,诱发其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深入理解。
   第一、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
    赞科夫曾明确地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各种需求的活生生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主要有依恋、尊重、理解等需要。作为教师要努力满足他们的需要,因为人的一切活动,追根溯源,其动力来自需要。正当需要的满足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内在基础。首先要运用情感感染功能,满面春风上讲台,以教师自己的快乐、饱满、振奋情绪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情绪,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新信息。若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忧心忡忡,或怒气冲冲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其次要爱护、尊重、理解学生,尤其是不可歧视后进生,为他们倾注更多的爱,给他们“雪中送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一种“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个体健康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能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产生更强大的上进心和极大的成就动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施教,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应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发言时,多用鼓励性语言,允许他们答错,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泯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和人伦差异,为教学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健康心态与宽松环境。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若动辄讽刺挖苦、批评训斥,定会使学生产生疑惧、对立心理,定会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又怎能完成教学目标呢?再次,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并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与意见。
    第二、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往往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把学生诱导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中去。

  第三、借助音乐、图画等创设情境或再现美的意境。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心设计,使学生能自然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氛围,领略课本中蕴涵的美好情感,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得到提高。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带情。
    现行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情感世界。《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就是说,文章的每一个表象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和结晶。因此,为了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并茂的目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并运用文章内在的“激情”,有目的地去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撩拨学生“入情”、“悟道”,从而发现并体验美好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的途径之一。具体操作时要做到:
   (一)、挖掘“情感”。1、要充分展示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首先,教师备课时要善于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因为,要使自己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所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与感染。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其次,要在备课时设计好表达情感的言语。2、要善于挖掘隐性情感因素。如教材中的说明性文章的教学,重在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方法、语言的准确性,但教师也应努力渗透思想情感色彩。
 (二)、把握“形象”。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形象是生动的感情力量的负荷者。”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之所以感人,重要的就在于它成功地反映或表现了生活中的具体形象,集中、典型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有着生动的感情力量。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感受、把握众多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为形象所负荷的“生动的感情力量”所感染,或崇敬,或爱戴,或同情,或惋惜,或鄙夷,或蔑视,一一激荡于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并使学生乐于接受课文内容与写作技巧。“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能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三)、品味“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秦牧语:文学是语言艺术。教材就是通过文字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若忽视了课文中的语言,形象便是一种空架子,又怎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呢?故教师要以语言为切入点来分析处理教材,重点是引导学生赏析文情并茂的精彩语段、关键词句,体会蕴涵在内的深刻人生哲理与丰富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胥兴春.教师工作价值观及其影响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梁日忠.教师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 北京大学学报.2008
3.陶红.教育价值观研究[D]吉林博士论文.2006
4.杨建峰. 现代工作价值观研究综述[j]. 技术经济2007第26卷第11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0: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