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论文对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内江市第六中学 苟田君
摘要:教育质量是教育者事业的生命,在过去许多老师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寄托在“加班加点”补课和题海战术上,这样就导致了今天的“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教育界现今还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主渠道就是优化课堂教学”也是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本文从处理教材、课堂及学生结构,改进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和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入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字:化学课堂 教学 优化 效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执教者绝不能是纸上谈兵;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我们更要注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在此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望各位专家指导:
一、正确处理好“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的关系
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一个有多种层次结构的课堂教学系统。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必要前提,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
化学学科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军事等都和化学密切相关,其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一定知识能力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目前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布鲁纳也认为:“人类世界是由大量的可辨别的不同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的。人类是由于具有归类的能力,才不被周围环境的复杂性所压垮”。简单的说,学习知识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对教材知识能力的加工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头脑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其与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认知顺序有关,而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原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即通过已知到未知的方式去学习。而不能简单的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看作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探求过程。也只有正确的分析教材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且把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对《钠的化合物》的教学:
首先分析教材《钠的化合物》是《碱金属》这章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这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元素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其次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了解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初步知识,但毕竟高一学生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加之平时验证性实验居多,因此虽普遍对实验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我在本节课堂中设置一些演示和辅助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中多设疑、激疑,将实验作为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一些问题。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O及CO2反应后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