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学音乐参赛论文更新教学理念让音乐课真正美起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1 22:12
标题: 中学音乐参赛论文更新教学理念让音乐课真正美起来
中学音乐参赛论文更新教学理念让音乐课真正美起来
广东丰顺县球山中学刘雪花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中学音乐教学的农村教师,对目前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感触颇多,特别是实施新课改后,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展,要求不断提高,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人在这里结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四点看法。
    1.创设优美、愉悦的教学情境,感受音乐语言美
    音乐作品是靠音乐语言来表达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歌词等。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优美、整洁的音乐气氛浓郁的音乐环境。然后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节拍“动”起来,增强学生对音乐语言的表现力。如:欣赏《纤夫的爱》时,我准备了一条大绳子,让学生自告奋勇表演纤夫时的动态、表情。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光荣的。欣赏《长城谣》时,我请六位同学上台,一位用口伴奏,四位齐唱,另一位指挥(简单的拍子)。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所以的目光都注视着表演的同学,带着鼓励,带着羡慕,陶醉在音乐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体会到一种轻松愉快、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培养思想感情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教学《鄂伦春小唱》这首歌曲中。全曲四乐句十六小节的单乐段结构,新的教学为教材设置了读谱,多声编配即兴舞蹈等形式。学生不但不会对这一简单的乐曲的学习感到厌烦,而且能载歌载舞,有声有色地进行音乐表演形式的尝试,加上我又利用图片展示,让他们了解鄂伦春人民生活片断及民俗风情,让学生有结合的认识。这样,传统的音乐进入课堂后,就具有了较强烈的现代气息和新颖的活动。此外,在课堂上,我加强乡土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如梅州的客家山歌,留隍的地方潮剧等。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提高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力,而且对培养他们爱乡、爱国的情感,也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熏陶,并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热爱、尊重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操。同时,大胆引导国外和港台的教材,外地的音乐教育教学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那些教学体系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重视音乐技能的训练,体会旋律节奏美
    音乐课上,同学们一般比较喜欢唱歌,而对于音乐知识、节奏、听音、视唱等基础训练则不太感兴趣。若强迫学生去听和练,效果肯定不佳。所以,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活泼、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提高对音乐课的兴趣。例如学唱《十送红军》时用lu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如:欣赏歌剧《白毛女》第一幕《北风吹》时,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一位扮喜儿,一位扮杨白劳,伴着音乐进行表演,我在旁边加以解说,这时同学们完全融入到悲苦、凄婉的音乐氛围中。
4、创造体验音乐、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曾经观摩过这样的一堂音乐课:音乐老师教师容光焕发,学生们精神抖擞,整个教学计划承前启后,十分紧凑。课前导入、播放多媒体、提问、回答、现场表演,整个教学过程被安排得满满的。从表面上来看,形式多样,概念出新,一切似乎很完美。可作为观赏者的我们感觉如何呢?一堂课下来视觉疲劳,思想上有点混乱,心中还有点疑惑:这是上课还是演出?音乐课堂教学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也谈到:音乐教学必须以审美体验为中心,其他学习则是起支撑的作用,教师必须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一切机会进行审美观察,并鼓励其作出审美反应,而其他环节虽然也是音乐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一旦它们脱离了音乐体验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可见在音乐课堂上适当:“留白”,为了学生创造体验音乐,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对于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至观重要。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1 22:12

总之,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塑造美。我们广大教师应该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们自由表达、放飞个性的乐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传统讲授法的这颗老树上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的渗透,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让音乐课真正动起来,那么一定会绽放出更多新课程的艳丽花朵。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