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多媒体设备优化教材“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的使用。
教材“综合性学习的阅读材料”,要求通过现场阅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开展相应的活动,是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如果能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设备,就能优化对“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的使用,优化对学生阅读与运用的指导。现以“五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综合性学习《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用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
从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一是教师可提前下载阅读材料的电子教材进行编辑,把涉及需要搜集的、关键信息的文字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展示信息提取过程。如:《烽火戏诸侯》中的“2700多年以前.......利用烽火传递信息了”,《我们胜利了!》中的“公元前490年.......跑了40多千米,.....传送......消息”,《把握自己》中的“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二是在学生自主经历“材料阅读和信息获取”过程后,及时的播放“有关键信息标注的电子阅读教材”,让学生在再读材料中、在区别比较中、自主的感受如何获取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材料阅读和信息获取的能力。
(二)用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整理、记录、应用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信息。
阅读一篇材料,正确获取关键信息是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点,但如何把所包容的信息进行整理、记录与应用,又是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难点。
一是可用“复制、粘贴、排序”的方法把电子阅读材料中标注出来的关键文字信息,现场进行整理演示,边演示边指导,指导学生合理取舍,正确选择,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记录关键信息。如:《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这样的材料,只掌握传递信息的方式、时间、地点、人物就行了,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里面的信息量就比较大,我们可按时间的先后整理信息,了解其发展变化过程。
二是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材料阅读信息应用情景”。“如何把获取的信息实践应用,如何用搜集的信息展开交流讨论”等问题,老师总是“讲不清、道不明”,学生也总是“会不了’,这需要具体的实践情境来引导。如:学生阅读了《把握自己》后,我播放了一段“上网好与不好”的辩论视频后,接着作了这样的安排:同学们,看哪些同学愿意继续这场辩论.....。总之,要给学生一个可模仿的载体,引动学生潜在的认知,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
四、用多媒体设备把生活情景“搬”进课堂,创设现实生活“问题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但农村学生受认识能力及生活时空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难以洞察,课前的资料收集也难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能深入,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无尽的困惑与反思才让我明白:只有用多媒体设备把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搬”进课堂,才能调动学生潜在的认知,才能激发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激情。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综合性学习《调查周围的环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资料,了解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我针对学生难能感受的“人们破坏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问题”,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了一个配音视频“问题情境”:即我们学校所在的村,曾在1988年发生过一次泥石流,房屋财产大量毁坏,还死了8个人,我因此在网上查找了一个类似的视频进行了加工改造,同时进行了配音解说。在学生汇报展示的过程中,我将配音视频进行了播放,一下子让学生愣住了,把学生对乱砍乱伐严重后果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又如:“向河道乱扔垃圾”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破坏环境现象,但学生内心对自己及家长的这种行为总是不能提高认识,不能体验其危害性。如果能查找一个“河道下游,垃圾成堆,河床上升,河水泛滥,损坏庄稼,破坏房屋,伤害生命的视频”进行播放,就能无数倍的放大对“向河道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认识。总之,要把学生暂时还感受不到的问题“搬”进课堂,“摆”在学生眼前,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认知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