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普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代化教育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率,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可极大限度地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艺术享受的殿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有一个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这几年,我尝试着利用计算机自制多媒体课件用与课堂教学中,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谈谈自己几点粗浅认识。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使现代信息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
例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通过形象的课件, 学生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场图, 听到了伴随着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声音,从视觉和听觉上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天下奇观”这含义,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又如,我在讲《开国大典》一课,就播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那个开国典礼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场面之盛大。看完短片后,我看同学个个是激动不已,就问:“同学们,大家知道片中的是哪一天举行什么事情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开国典礼。”紧接着我又问道:“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谁又能介绍一下呢?”同学们把手举得高高的。像这样的学习激情,课堂学习效率能不高吗?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往往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却还是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过于抽象,或是知识所蕴涵的道理过于深刻,或是知识过于陌生。要解决这一难点,在过去往往是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学生也是不厌其烦地听了一遍又一遍,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依然是糊里糊涂,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如果能适时地、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能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这一特点,观其境,闻其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岂不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吗?难道不能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吗?这样我们不也就能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