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蕴含在这句话之中的深刻内涵到底是什么?对于设计而言有何启示呢?关于整体和部分,几乎生活中的所有的物都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属性,什么是整体,整体就是物之为物表现出来的它的总的、一般的包括形状和功用等的属性。而表现出来的总的形状和功能,尤其是功能,绝对是构成它的整体的“部分的材质”的功能之和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举一个非常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桌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它的基本的构造是桌面、四条腿、为稳固起见用来连接四条腿的框架。这些材料组装起来就是桌子,它在保持了“桌子”的外形的情况之下,可以发挥诸如用作读书、写字、用餐、搁置东西等功用,但若将其分解为部分,分解为桌面、桌子的“腿”、连接腿的框架,就变成了一些木质(或其它质)的材料的堆积了,桌子已经不成为桌子了,虽然构成它的材质依然没变,但是桌子能够发挥的功能已经不复存在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是相当复杂的,任何真实系统中的要素和要素之间,要素和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实际过程中都不可能是简单线性的,所以,真实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规定,在原则上是不可能通过数学的逻辑方式来予以描述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说法仅仅是一种形象的、象征性的说法,这一说法的实质并不具有通常数字运算中用大于号连接的那种直接性的关系的意义,这里的‘大于’应该理解为‘质的超越’、‘新质的突现生成’”[3]。整体、系统正是因为其“整体性”和“系统性”而发挥了构成整体和系统的这些单个的因素在单独的状态下所无法实现,甚至是根本达不到和无法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整体绝对不是部分简单的、机械的叠加,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加和,现实中的、活动的、具有运动特质、活生生的事件和实践的整体是构成其的繁杂的“部分”在一种非线性的组合方式的组合之下而成的,而这种非线性的组合的方式又无不隐含着丰富的规律。作为设计者,就必须得建立起整体和系统的观念,绝对不可以陷入到事物的某个局部的研究中而无法自拔,处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境地,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泥潭。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给设计一个定义了:设计是设计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在对“事物”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和运动的规律性的认知和对其充分的尊重的基础之上,整体地、系统地对事物所处的环境和各种条件因素进行利弊的权衡,动态、螺旋式上升地将自己已有的思维和意识外化和物化,达到实现目的的路径选择的最优化过程。由此可见,设计包含设计的主体,是主体性的活动,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的结果是一定的设计产品的出现,或者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理念的(包括策略、方案或方法等),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设计产品不断的优化的过程,也是设计者的设计能力升华提高的过程。而不管是设计产品的质量还是设计者本身的设计水平的提升,整体上均呈螺旋式上升态势。
二、“教学设计”本质之探
(一)教学设计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毋庸置疑,教学设计是在明确的目标指向之下的教育教学实践范畴的活动。那么这个明确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是在教学中,师生获得基于自己现有基础之上的尽可能大、最大化的发展。这也是教学设计的“立命之基”和“存在之本”。没有这一目的,教学设计就不会存在,或者说“教学设计”就缺失了存在的根基和理由,当然也就不再会有人去从事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了。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得教学更加有效,是使教学目的的得到更好的达成。教学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虽然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最终可以改变个体的思维能力和心智结构而提高人的综合的能力,但总的来说,心智结构和思维能力只是构成人的综合素质的关键和主要的部分。人的全面素养包括人的德性的发展、人的心智的成熟、人的体格的健壮,人的审美情趣的高雅,人的一定的可用于生产实践的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教学其实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成长和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当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必须得以传承的情形之下,教学可以说就是人的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了。通过教育和教学,年轻的一代又一代不但继承了“往圣之绝学”,还掌握了生产生活的技能,在学校和课堂的世界里学会了与人相处之道,开始了从单个的人走向社会的人的步伐,逐渐的摸索和领悟到了社会的规则和秩序。对人性的解放,人类对于自身的解放必须开始于学校和课堂的教学。古老的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制的社会形态的延续,以及对当世之下人的活动和思维的影响,与对应的那些时代的教育能没有关系么?现代教育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改善而实现在人在发展的始端便牢牢地树立平等、自主的意识,为更有尊严和价值的生命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容否定,我国长时期以来的教育及其体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学生主体性精神和自主性人格的发展具有或多或少的“阻碍和限制”。但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但得有做事的能力,还须有做事的态度和主动的精神。创造性本是人所固有的高于其它的物种优良的品质,创造的结果是人不断地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人类在与其它物种共同享有自然的同时,还创造了自己的王国,这个王国里面有自然界所没有的别样的丰足、宁静、和谐、情谊和精神的审美和无限的情趣。自然本身虽是“无尽藏”的,但却是野性和荒蛮同在的;自然界虽不乏美,配上人的审美的情趣方淋漓尽致。而人的这些能力的获得,除了得益于来自祖辈的基因的遗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人类世界的文化基因的遗传。人类世界有学校这个负责人类文化基因传承的机构,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育和教学使得人类的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及生产技能得以延续,体现在个体的身上就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的发展。教育和教学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发展潜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而实现人类世界的新陈代谢和先前的发展和演进。教学设计就是在以上“目的”的引领之下,将这些目标的达成内化到设计的每一过程之中,通过对每节课教学的支持而实现的。教学设计的本身是一项目标明确的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价值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