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基层学校的教师更好的写好新闻
摘要:写新闻,对于专业记者来说那是简单的事了,但对于基层学校的老师来说,那就不是易事了,怎么写的都有。本文就基层学校老师在新闻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了培训、监管、表彰等解决办法,解决了基层学校教师写新闻的难题。
关键词:基层教师; 新闻写作;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早在2003年9月,龙井市教育局就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开办了龙井教育局门户网站—龙井市教育信息网。网站开办了“教育新闻”、“政务公开”、“教育科研”、“师德建设”、“荣誉看台”等诸多贴近教育实际的栏目,成为全市教育系统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的综合平台,加快了龙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网站的信息来源,一个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通知、方案、计划和开展的一些活动等等;另一个来源就是由基层学校教师提供的学校活动信息,大部分是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的新闻,主要发布在网站的“教育新闻”栏目里。各学校成立了新闻记者站,负责撰写本校活动新闻,配以图片,在信息网上宣传。作为网站的编辑目睹了教师所写的新闻,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查找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一、 作存在的问题
(一) 把新闻当作文来写
很多初写新闻的教师由于对新闻写作知识的欠缺,经常把新闻当作文来写。然而新闻与作文有本质的区别。新闻要求完全客观真实,不能发挥想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一种事件原生态的如实反映。新闻讲究“零度感情”,不能有作者的主观意断。而作文是一种文学创作,是基于现实并超越现实的,是可以发挥想像的。它属于文学的范畴,可以写成散文等文体,可以有作者的主观情绪,可根据文体的不同,适当的艺术加工,成为美文,供人们欣赏。把新闻写成作文的形式是初写者最常见的问题。
(二) 习惯用第一人称
有的老师在写本校新闻时常常用“我校”这样的第一人称来叙述,虽然亲切,但不如第三人称客观。因为新闻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还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所以新闻用第三人称叙述。而作文可以第三人称,也可第二、第一人称。作者可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三)叙述以时间顺序为主
无论是作文叙事还是新闻叙事都存在着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但是由于新闻的传播目的和读者的阅读习惯等原因,新闻叙事的顺序最常用的就是“倒金字塔”结构。导语精简而概括。然后按照事实重要性原则,依次叙述。教师在写新闻时往往脱离不了写记叙文的影子,不知不觉的就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均匀的详细的把活动做全面的叙述,违背了新闻“主要在先,次要在后”的常规。
(四)用实用文的格式写新闻
“实用文”是机关、单位、团体或个人用以处理各项工作、办理日常事务,具有特定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例如,决定、通知、计划、总结等等。有的老师在写新闻时也有上述文体的印记。比如,在导语的开头总是用“为了……”开头,在主体部分习惯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最后”等条目式的方式叙述,而且千篇一律的用“通过本次活动……”来做结语。语言僵硬死板,有点像“八股文”。
二、产生的原因
(一)不了解新闻这种题材的特点。由于基层学校教师所学专业不同,执教的科目不同,研究的内容不同,情趣爱好不同,对于新闻这种文体的了解和掌握亦不同。在基层学校,由于工作的需要,不管学什么专业的,都可以写新闻,只要学校安排就提笔就写,水平参差不齐可想而知了。
(二)有应付的心理。基础学校教师写新闻都是业余的,因为还肩负着教育教学的任务,教师整天忙于繁重的教育教学,无暇在新闻写作上下功夫。由于是学校安排写新闻,不得不写,所以应付了事的心理就产生了,新闻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