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20: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摘要:】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课标中也提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好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多样的活动;问题具体化;问题简单化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在课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乐意进行数学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明朝科学家陈宪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发现问题,是学生会不会独立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材中,编者在单元前面设计了不同内容的主题图,每幅主题图都与所学内容息息相关。可是,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对主题图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这时,多媒体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时,书中给的情境图是二年级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的画面,主题图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多,有二年级四个班的人数,有两辆车,车上还写有准乘人数,另外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如果把这幅主题图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看,大部分学生能列出算式,但我想,这样就错失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机会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问题隐去,让学生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班的人数,还会说出两台车及准乘人数。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一下:“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这幅图里的问题,但学生的问题可能与车辆无关。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这些学生需要坐车去博物馆,看到这两辆车,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深入思考后,可能会提:“二(1)班和二(2)班同坐一辆车,能坐下吗?”虽然这个问题和主题图上的不一至,但经过梳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几个类似的问题归类,最后得出主题图上的问题。提出问题后,再按刚才提出的几个小问题分别思考,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20:06:55 | 只看该作者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每一册都设计有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如果能有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制作年历》,6幅图把年历的制作过程呈现给学生。在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在组内研究制作年历的步骤,然后汇报。在了解了年历的制作过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同学制作一个月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在制作月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月历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制作月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年历,为学生制作年历拓展思路。再选择比较特殊的月份—二月,用动态演示,让学生了解月历的具体做法,并在这个月的月历中标注出重要的日子。在这样详细的演示后,学生对于年历的制作过程一定非常清楚了,然后再分小组制作。完成后,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这时的评价及交流就会比较有意义。
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隐藏条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解决问题最有用的条件。这些条件有的是书上已经有的,有的需要自己数一数才能知道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意的隐藏题里的一些条件,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找出缺少的条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这一单元中的一些练习题,教师可以隐去条件,让学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教师再给出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进行解答。学生的分析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2.增加条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一些解决问题中,书中给出的一些条件中没有用的,需要进行筛选的,学生应该具备这种筛选有效条件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认真读题的过程中,仔细分析其中的有利条件。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运算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我买了5幅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个。(图上羽毛球盒子上写的“一打装”)问题是“买球一共花了多少钱?”“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需要从上面的几个信息中进行筛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指导学生自主提问,引导学生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几个数学信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他的一些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20:06:58 | 只看该作者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而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于一些在小学中年级中出现的抽象性较强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几分之一,教师可以用实物直观演示,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可以问学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分月饼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二分之一的含义。再用同样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让学生叙述其含义,使学生做到:在观察中分析问题。再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很多学生对于植树问题不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画线段图。教室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用动态线段图让学生明白两端植树、一端植树及两端都不植树的含义。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2.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解决问题,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这一单元进,学生对于连乘、连除或乘加、乘减问题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书上的主题图:在学习例1时,可以先出示给学生一个方阵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让学生解决“一个方阵有多少人?”这一问题。再出现3个方阵,让学生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就会提到书的上问题。有了第一步做铺垫,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后,再训练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数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