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7: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
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朱洼小学   付兵杰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课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笔者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能力,以学好科学这门课程。
关键词:借助媒体 激发感情  科学学科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开放课堂教学就是要尽量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从科学课程的编排形式上看,编排了多种多样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将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从学生身边常见的、易接触的事物与自然现象选择教学内容。尽管如此,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加之科学课毕竟有一些学生不易接触到的物体现象,且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针对这一实际,我们更有必要借助媒体教学,解决这一客观而又实际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课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这方面,科学课教学更有它的优势。因为科学课实物性强,易操作,同时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因此,我们一改学生以往“听—练—记”的学习模式,大胆尝试计算机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受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科学知识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两大类。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不需要猜想,不能对现象进行单纯的描述,而是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对物体进行观察比较,最后进行选择性的收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学到大量简单的自然科学事实。如在讲《溶解》时,教师课前可制作这样的动画课件(由于小学生喜爱动画片):桌子上放了三杯水,分别让三个“小三毛”上去品尝。然后让他们说说品尝到的水的味道。有说无味的、有说甜的、有说咸的。借此机会教师提出一个课堂环境问题:从外表上看它们都是一杯水,为何味道各不相同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讨科学知识的欲望。然后再进一步展示课件:桌上放了三杯水,其中一杯放上白糖,一杯放上盐,另一杯什么也没放。不一会,就看不见糖和盐了。教师顺势启发诱导:糖、盐放在杯子的水中跑哪里去了呢?学生都说“化”了。教师再诱导:“化了是怎么回事?”于是溶解现象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大脑之中了。通过这一课件展示,一个较抽象的科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典型的情景或教师设疑,或学生质疑。如在学习《观察蚯蚓》一课前,由于学生小,特别是女生,对蚯蚓有恐惧心里,从而不敢接近,我们便把蚯蚓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看其爬动,当这一实物出现在孩子的面前时,他们被吸引住了,于是教师就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吃什么?蚯蚓喜欢干燥的土壤,还是喜欢潮湿的土壤…?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行课外观察,然后在课内集中解决问题。教师的设疑仅仅代表教师的认知水平,远远代表不了毫无理性知识又善于奇特幻想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生活在父母关爱“怕弄脏小手、衣服”的小天地里,即使放开他们的手脚,有些事物也不能触及到。因此,他们学习某一知识时,也许有许多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于是在课内外,我们大胆让学生质疑,哪怕是假设和预测,哪怕是毫不沾边的问题,也要让学生“畅问”,千万不要让他们憋坏了小肚皮。如在《观察蚯蚓》一课中,小学生提出了许多好奇的问题,诸如蚯蚓有嘴巴吗?蚯蚓有耳朵吗?蚯蚓喜欢吃什么?哪一端是蚯蚓的头?蚯蚓怕热吗?蚯蚓身上为什么有一种粘乎乎的东西?蚯蚓靠什么爬行?……,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们要求学生在家长或是老师的带领下,上网查询,共同解决问题,有了疑问,学生们就急于想知道事物的真相,从而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7:00:33 | 只看该作者

事实性知识的探究学习,主要是解决“是什么”?“什么样”?“什么结构”?等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三个“什么”,我们仍然借助多媒体课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植物》时,首先让学生想象基本相似植物,有什么异同,怎样给它们分类。然后在课堂内展示课件。如水稻与稗子,棉花的幼苗和蓖麻的幼禾,麦苗与韭菜、油菜与野腊菜、香椿与臭椿等。
通过物体展示,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科学研究活动有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活动。为此,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把课文内容与多媒体整合,让学生从声、色、像,动画中感悟科学道理。如在学习《空气》一课时,我们制作了以下课件(1)把杯子竖起来倒扣在装有水的盆器中,在水里慢慢倾斜杯子,看到杯子里有气泡泡冒出来。然后让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说出这气泡泡就是杯子里的空气。(2)在空杯子的底部圈上一张纸条,直着倒压到水底,发现纸条没有被打湿,学生说,这说明杯子里有空气,有一层空气给隔开了,所以纸条没有被沾上水。(3)把气球吹大,然后将气球口朝着别的同学的脸。放开气球被扎好的口。那个同学说脸上感到有一阵凉爽。这时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从气球里放出来的就是空气……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的道理。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发现空气的现象。有的说夏天扇扇子,空气流动加快,使人感到凉爽;有的说给自行车打气,使空气灌到自行车内胎内;有的说,用嘴对着瓶子口吹,由于空气流动加快,发出嗖嗖的响声……这样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空气”讲活了,讲透了。学生对空气有了更多地了解。
动手做是科学的灵魂。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只听、只看,不动手做或不会做的现象极为严重。这就制约了教与学的拓展,使具有蕴含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的科学课上得枯燥无味。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胆尝试让学生动手做,以加深对科学课概念性知识的领悟。如在学习《观察蚯蚓》一文时,就蚯蚓喜欢什么土壤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备工具到房前屋后挖蚯蚓,同时用相机摄下蚯蚓常活动的土壤的镜头。并用文字记下这一活动。最后同学们在班内相互交流,由此学生总结出了蚯蚓所喜欢的土壤这一知识点:有的说它喜欢潮湿的土壤,有的说它喜欢松软的土壤,有的说它喜欢肥沃的土壤……,可以说这“挖”出来、“摄”出来的知识,总比教师在课堂上“说”出来的知识印象要深得多。同时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选用或改学教材。如在学习《养蝴蝶》一文时,由于学生生活空间小,对蝴蝶的生活习性不易了解,喂食来源不易解决,于是我们就结合农村桑叶多,易采摘的优势,改为让学生学习《养蚕》。首先我们给学生播放科教片《怎样养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养10条蚕,并对养蚕的过程,特别是蚕生长发育的四个阶段,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留下蚕宝宝瞬间美好的记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跟学生一起同时养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师生都做好观察记录,都拍下四个阶段的珍贵镜头。由此,学生对蚕生长中的四个阶段了如指掌,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7:00:37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探究始于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有利于促进孩子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让学生真实、生动地受到科学素质的教育。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小学生,观察活动都是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优点。通过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并指导他们一步一步深入地开展科学课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从中引发出可以探究的科学道理。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植物》时,在明确布置任务之后,带领学生深入到农田,野外,实地观察。首先告诉他们观察的方法方式,即闻、看、比较等。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不易区别的植物摄入自己的数码镜头,然后由教师搜集拢刻录到VCD光盘上,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师生一起动手,搜集归类了好多不易区别的植物,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就有所认识。再如学习《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一课时,我们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深入到六两河进行观察,让学生自选镜头,发现水被污染的情况进行抓拍。同样由教师搜集归类,刻录光盘。真是人多智慧多,人多力量大,刻录的光盘上河面上有许多飘浮物,一会是黑水横流,一会是红水四溢,一会又是许多白色的泡沫,一会是农民在河里洗农药桶子,一会是有的人把农药瓶扔进河里…真可谓要有尽有。学生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感受环境被污染,学生不再是空洞地按书上说,也不再说水域的污染与己无关了。
计算机辅助教学,益处多多,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筋并整合课文内容,选取既适应学生又适应于教材教法的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让学生学活科学,学好科学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4: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