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7 11:07:05
|
只看该作者
2、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师:课文除了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谭老师高尚的品质,环境场面的描写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作出批注。
交流:(出示)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灾难突如其来,情况危急。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从“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小结: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在正面突出人物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生硬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注意这方面技巧练习。(齐读相关语句)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过渡:时间在一分分流逝,一次次的山崩地裂之后,留下的是死一般的沉寂。美丽的校园已成为一片废墟,只留下一只求生的手在在无声地呼喊。(出示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让我们来读读第8---10小节,悲伤中你更读出了什么?
1、(出示救援人员的话)“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砖块、水泥板砸下来,即使在最后一刻,谭老师还是趴在桌子上,用生命护卫着学生。这就是恪尽职守,这就是坚持、坚强、坚韧。)
(2)谭老师用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恪尽职守!带着这份感动读。
2、(出示学生的话)“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
(1)你读懂了哪些词?(“飞身”“扑”:大灾来临时,谭老师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
(2)谭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临危不惧!带着这份坚定读。
3、(出示老师的话)“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1)“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这一刻,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2)老师用抉择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带着这份崇敬读。
4、人在灾难面前是那么渺小,但谭老师张开的双臂却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坚强、勇敢、责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
5、文章引用了救援人员、学生和老师的话来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我们说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在文中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习作也可以学着运用。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补充资料:从教26年来,谭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1、(师引读)然而现在,我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小练笔,理解“最后的姿势”。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老师设置了一道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拿出练习纸,一起来试试吧。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__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_____的姿势。(爱的姿势 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
3、交流练笔,体味结尾。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谭千秋老师呢?(说得好的写在黑板上)因而人们赞颂他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竖板书)
4、谭千秋,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
5、总结
谭千秋老师走了,可他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永远感动着人们,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怀抱着爱与责任无私地关爱我们,在我们享受着老师、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与责任的同时,让我们也感念他们,用我们的爱与责任回报他们。
作业设计: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请搜集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普通
英 精
雄 神
不 千
死 秋
爱与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