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炉边谈话”—以《草原的早晨》、《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为例
非常欣赏肖川教授对课堂理想的诠释——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这样的课堂里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在幽默、欢笑、激情、思考、开放中,我们的学生在教室、校园、社会、自然中穿梭,生活因此而精彩,世界因此而握于手中,课堂与课外再不似人间与天堂般遥远。哪怕温暖一点点,三尺的冰总有融化的那一刻;哪怕温暖一点点,生命里便从此有了色彩;哪怕温暖一点点,生命里便从此有了感动,从此便深深地留在记忆里,不时地回味,心灵便在感动中激荡和升华。这就是我对于生长课堂的理想。
耐心倾听,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生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提问、慈祥的笑容和期待,犹如涓涓细流,注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这就会产生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言谈举止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要创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多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
教学《草原的早晨》片段:
师: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几遍了,说说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黎明”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黎明指的是白天。
师:从早到傍晚都属于白天,到底什么时候是黎明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
生:我知道了,黎明应该是早上。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句话中说“打破了宁静”,早上的时候,人们还在睡觉,很安静。我想应该是早上。
面对学生的疑惑,老师不要着急,只要细心地引导孩子关注文本,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使他们得到了思维的生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