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造成了语文学习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相隔离。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学习必须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语文学习必须从课本延伸到生本,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语文学习的空间必须扩展,语文学习的时间必须延伸,语文学习的内涵必须丰富,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发展创新。所以我们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而是自主的主动探究性学习、实践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它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搜索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获得能力,学会主动求知,学会交往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活动能力。
五、持久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以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持久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就会萌发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能不断生疑、质疑、释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的动机定肯定会下降。
持久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不断创设持续的整体的场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光、色、形全方位多通道的优势,带给学生一片全新的思维空间,在通感的强烈震撼下,学生身体的各个环节势必全线调动起来产生反应。 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巧设问题,促进思考。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他们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质疑问难、自主探索便是其最为外在、最为直接的表现。
总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视野,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自主学习,互相配合,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