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参赛论文信息技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单光辉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巴吉垒镇和平小学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语文是教育的基础学科,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不但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识字的兴趣。
信息技术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小船,在海面上缓缓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索下面的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提高了识字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静结合等特点,它给学生提供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颇具感染力,把桂林山水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但对于学生来讲,从没有到过桂林,缺少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只是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桂林山水的美是不够的。于是,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图片、和文本内容。课堂上,我将视频、图片、声音相结合制成课件来让学生感受桂林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真正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通过阅读课文,观看课件,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加深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和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首先,从学生最喜爱的雪景动画引人新课:大雪纷飞后的雪地上,白茫茫的,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伴着优美的音乐走来了,身后留下一串串形状各不相同的小脚印。学生立即就被这迷人的雪景、可爱的动物和动听的音乐所吸引,激发起了学习课文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来描绘一下看到的雪景和动物,带着感情读一读课文中描述的语句。然后,再随课文的学习图文演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等实物图与小动物脚印图进行对照,通过对比自悟文意。这是本课的重点,再一次利用多媒体电脑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吸引了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自我领悟。使课文中的文字立刻在他们的脑海中“活”起来了,成为自己脱口能说的语言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语文知识,并同时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