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的特点。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与机器的互动,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让其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所以要考虑到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有利于改善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构建提高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技术手段,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辅助工具。“新课标”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那么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就不能局限于课堂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既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要贯穿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1、搜集积累信息资源
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也很有限。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问题了,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在教学中发布给学生,能够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例如,看图作文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良好训练方式。利用计算机做“看图作文”,可以出示单幅图片,让学生写一句话,还可以播放动画图片或视频片断,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场景或情境写一段话,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