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名称: 间隔排列(探索规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课时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周期规律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出规律
游戏1:拍手游戏
× ×┃×× ×┃× ×┃×× ×┃× ×┃×× ×┃
× ×┃×× ×┃× ×┃×× ×┃× ×┃×× ×‖
师生一起拍手,发现规律。
游戏2:手指游戏
引导学生发现手指根数和吸管根数之间的联系。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图中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2.探究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像手指和吸管一样的规律存在呢?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预设:①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 1。
师:反过来?
生: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师:为什么夹子个数会比手帕块数多1,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 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个数少 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
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③木桩和篱笆
生:树桩个数比篱笆个数多 1,篱笆个数比树桩个数少 1。
3.猜想
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说明: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课件出示)
追问1: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追问2: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中间物体。
三、圈一圈,明确规律
1.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我们来圈一圈,看谁说得最清楚。
指明:把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一组一组地圈一圈,最后多余的是那种物体,该物体的个数就比另一种物体多1。
2.回答问题: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四、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规律。
1.如果把口与Ο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口有10个,Ο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五、总结。
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回忆一下,你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规律都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过。可以说,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探索规律)
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