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0: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   
《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
学、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0:19:46 | 只看该作者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教学相长”这个成语吗?学生答“没有”。同学们不管你们是听过的或没听过的都无所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虽有嘉肴》这课,看看这课向我们论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正确诵读课文。
(1)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停顿。(现在我们一起来划分课文的停顿。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直到正确划出课文的停顿,再让学生重读一遍,让学生慢慢进入文言文语感。)
2、疏通文章。
全文共六句,让学生上黑板写出译文,一人写一句,老师逐句检查并纠正错的,然后全班同学把译文全抄一遍。个别句子要特别引导,如: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思考问题。
(1)如何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师引导:类比引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
逐层论证(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
引用作结——学学半,此之谓。
(2)本文论述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
明确:本文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思路:重视实践——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结论“教学相长”。
三、堂上练习。
1、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
(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3)虽有至道(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
(4)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5)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2、找出文中的一词多义的词。
其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
其此之谓也(副词,表推测)
学  学学半(教)
学学半(学习)
3、成语积累:教学相长。
四、背诵课文。
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背的快。
五、教师小结。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示例:“教学相长”意为教与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单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六、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2: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