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我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说,大家说,讨论说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表达见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读、划、问、说之中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但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朗读感情还不到位,我想引导与范读不够吧。
形象的视频材料,色彩鲜明的图片,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巧妙融合,学生积极性高,理解得快,通过词语和图像的对应联系,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了解了现代化的都市,强化了对词语的记忆。为突破这一学生认知上的难点,我们剪辑了一段长安街、城楼的风光片,结合形象的画面,请学生认一认“华灯”,那些夺目的、绚丽的、纷繁变幻的灯光,那多得像流水,不停歇的、来来往往、频繁不断的车辆,那装扮华丽的城楼更是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富丽堂皇,熠熠生辉,展现着一种华贵的美,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等词的意思。大街上那么多华丽的灯光,那么多汽车的车灯都亮起来了,灯光一闪一闪的,绵长的、璀璨的、亮丽,就仿佛是银河从天而降,那灿烂无比、耀眼无比的星汉落入了凡间,将北京的夜空装扮得无穷的漂亮。流动的车灯,还有那彩灯映衬下的、装扮下的建筑物也显得分外的雄伟。一动一静,给北京的夜空增色不少。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讲到了“照明灯、草坪、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果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很难想像出这些灯的样子与美丽。课文也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也合理的利用了夜晚的故宫图,教学中图文对照,帮助学生了解“宫墙”、“角楼”,理解“倒影”与“故宫古老又年轻”,学生读着课文,看着插图,把故宫想象成一个风韵犹存的女子,穿着纱裙站在护城河边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词句,也领略到北京美丽的夜景,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向往北京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