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28 08:53:22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红华中心学校红旗小学 王磷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所处的单元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每篇文章都饱含着做人的道理,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结果没在规定捕捞的时间里,我钓到了一条特别大,特别漂亮的鲈鱼。父亲严厉地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特别不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体会到了父亲严格要求我的真正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获得,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让我放回鲈鱼的理由,及我从中所获得的启示,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抵制鱼的诱惑。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并进行深入理解。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所以教学本课,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圈点批画法来完成本科的学习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的教学将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我这样设计我的导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带给我一定的启示,美国与偶一位著名建筑设计师,他叫詹姆斯兰费蒂斯,他为广大读者所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建筑设计成就,而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富有哲理,能带给我们启示的文章。板书 钓鱼的启示。上课伊始,我就以启示为谈话中心,引出本文课题,然后让实学生查阅工具书,理解“启示”就是启发的意思,以启示为线索,为本文理解中心有更深入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课伊始,趣亦生,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学生初读便会对文本产生好感,在有好感的基础上,对学习文章便有了很好的帮助。五年级学生对字词的自学能力已经很强,所以让学生结合书中拼音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本课字词,接着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在认读词语的过程中,将本课的重点读音做以强调,如鱼饵的饵是卷舌音,鱼鳃的鳃的平舌音,嘴唇的唇是翘舌音。同时检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钩和钓的区别,戒与诫的不同意思。指导书写“翼”字,上面的羽字作为偏旁的时候,没有勾。
经过这样一轮检查、强调,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已经很扎实了。当然为学习文本扫清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了什么内容?在学生跃跃欲试中自读课文,理解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别从钓鱼,放鱼,启示三个方面着手写了这次钓鱼的启示。然后用段意串联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至此,既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又扫清了字词障碍,为下一学段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合作研读 深入探究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课的难点是深入理解作者所获得的启示,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我在道德抉择面前的心理过程的变化,所以我从启示入手,直接切入文章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研读地10自然段,从中找出重点句子:(一)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大屏幕出示第一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阅读3—9自然段,找出在钓鱼、放鱼的过程中是与非各指的是什么。在学生研读过程中,体会出是指的是应该把鲈鱼放回湖中,非指的是不放回湖中,成为己有。是还是非,用我们的道德评判标准,我们都知道应该把鲈鱼放回湖中,但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呢?到底难在哪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这条鲈鱼很大,很美,虽然没有到规定的时间,但仅仅据捕捞时间2个小时,更主要的是当时没有人看到,这么多综合因素,不放回鲈鱼似乎在情理之中。可父亲却说:“你得把它放回去。”一个“得”不容置疑,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于是在放还是不放的纠结中,我的情感有了不一样的变化,这时候再次引导学生读文,抓重点词语体会出我情感的变化。大屏幕出示课后思考题,体会出我由得意——急切不理解——乞求——无可奈何 依依不舍,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读文,阅读感受是独特的,感情朗读的表现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理解出人物的感情变化后,有感情朗读成为必然。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再次感受钓到鲈鱼的快乐,面对道德抉择的艰难。读出我不同的心理变化。最后回到重点句,再次朗读,至此文章重点得以解决。
接着出示第二句重点句子,大屏幕出示生活中一些事例,结合作者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出诱人的“鱼”指的是:让人心动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哪些暂时带给人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情。能抵得住这些诱惑,就如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放回鲈鱼一样,需要艰难的抉择,但有了那次父亲的严格要求,在生活中,作者低得住各种诱惑。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讲学生置于阅读的主题地位,在训练学生听说读的过程中,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字快乐的同时,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