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有时,仅仅通过算式本身去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种桥梁,而图形正是一种有效的桥梁。例2的教学就是如此,通过图形直观的表征,让学生更加清晰发现“ + + + + ”和“1- ” 求的都是同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接着追问,“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加下去,会怎样?”然后就引出“ ”,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继续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1— 越来越接近1,感悟极限思想。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的配套的练习中,题目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直接让学生来读懂题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试图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图形来分析题目意思,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练习中第5题的教学,就直接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题,然后出示图形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来理解题意。在搜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来解释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 与例2配套的几道练习题,我们曾对两个班66人进行了前测,在教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独立作业40分钟时间,结果如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是因为这些题目与例2的结构相差较大,题目信息量丰富,给学生审题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就补充了一题与例2关联度和结构相匹配的题目“0.9+0.09+0.009+…”作为补充练习,同时把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公式”和以后要学的“完全平方公式”作为课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预设: 一、教学例2 (一)沟通分数加减法的联系。 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算算看。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1- 。 2.借助图形感受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师:这个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什么?(要求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1”和“ ”在图中表示什么? 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 = 。 (二)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课件呈现: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学生操作。展示。 3.反馈:(看大屏幕) 减去的 是什么呢?(剩下的空白部分。)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理解 无穷小。) 那 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三)练习。 “0.9+0.09+0.009+…” 结果是多少?能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吗? 小结:数与形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其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问题通过画图来解决会更直观! 二、教学“运行图”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 下面几个图哪个是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个是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一)读题。 看懂了吗?题目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情? (二)课件呈现一张图:你觉得这幅图表示的是谁走的?(妈妈) 追问:为什么? (三)课件呈现其余两张。你觉得哪个是小兰,哪个是爸爸? 小结:有时候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解决问题,有时候也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理清题目意思。 三、拓展与延伸 (一)想一想:为什么“a×b+a×c=a×(b+c)”?请画图来解释。 1.同桌交流。 2.独立完成,反馈。 (二)如下图,正方形的边长是a,如果边长增加b,使它变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现在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