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时,如何让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和谐共振和有效统一,我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进行了一点尝试!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三点,一是学会本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学习恩科西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勇敢顽强乐观的精神。全文的字里行间,全是对于恩科西的赞美和敬佩以及惋惜之情。
精读课文,出示生字“魔”,让学生组词。恶魔、妖魔、魔鬼、魔力……我问学生,这篇课文中,“魔”是与哪个字组词的?答案一目了然:病魔!我及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文章中的病魔是指什么?恩科西是怎样对待病魔的?两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了全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恩科西的坦然和顽强。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读了课文,明白了主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彰显和统一。
课文中有一个字,将恩科西所有的精神行为概括出来了。那就是“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中的“挺”。读完这句话,我先让学生给这个字换一种说法,并用这些字与“挺”相比较,说说哪种用法更好!然后联系全文,想象恩科西是如何与病魔作斗争的!学生通过读书思考,理解了文章用词的精妙,也深化了文章中心,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本篇文章的教学,也有遗憾地方!学生虽然读通了课文,熟知了文意,明白了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可是我总感觉,学生对于恩科西的可贵精神,没有领悟到心灵深处,总有“雨过地皮湿”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