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标: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同时人物的行为动作的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3、情感目标: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并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教学重点: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板书: 0>60
师: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大于式,你有什么疑问吗?可是有一个故事却告诉我们0>60,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显示:《妈妈的帐单》(齐读)
师:“账单”是什么意思吗?(点名说)嗯!就如同学们所说的,账单就是记载货币、货物出入事项的单子。我想你们爸爸、妈妈做生意时记帐肯定会用到——(账单)
【设计意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始我便注意营造氛围,用不等式设疑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种质疑导入的方式,简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这张妈妈的帐单,是一位母亲写给他儿子小彼得的。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本,
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在读书的时候完成2个自学小要求:(1)、遇到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把它读通了,(2)、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因为小彼得给他的妈妈写了一份帐单,所以妈妈也给他写了一份帐单)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故在本环节,我安排了2个自学小要求,希望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并训练学生口头概括课文的能力。】
三、探究两份账单
师:课文里一共提到了2份帐单,默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一)、读彼得的帐单(教师根据回答,显示彼得的账单)
1、师:自己读读彼得的账单吧!你读懂了什么?(懂事、经常帮妈妈干活、商人的儿子有经济头脑、听话……)
2、师:小彼得为什么会想到要给妈妈写账单呢?能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吗?读读课文,把它划出来。
3、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随机出示:1)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
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成了一个小商人。
2)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齐),从上面的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说得真好,在父母的影响下,小彼得觉得自己那么听妈妈的话,又帮助家里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付出了劳动,就是要获得金钱,这就叫——(引答:报酬)。所以他写了这份账单。
5、师:通常情况下,别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处理这份账单的?
6、师:彼得获得报酬的心愿实现了吗?(实现了)妈妈为什么要把这60芬尼给彼得?
(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
师:妈妈知道小彼得是个能干、听话的好孩子,所以把60芬尼给了他,这是妈妈对小
彼得付出劳动的承认与尊重呀!
7、师:彼得获得60芬尼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用课文里的词语形容就是——(引答:
如愿以偿)在生活中,你们有如愿以偿的时候吗?谁能来说说?
(二)、读妈妈的账单
1、师:小彼得终于如愿以偿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60芬尼,还收到了妈妈给他开
的帐单 。(课件显示妈妈的账单)
2、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个帐单,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妈妈为什么说彼得欠他“0芬尼”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2份账单的分别研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彼得和妈妈对于自己对家人付出的价值的不同认识,让学生对于妈妈账单上的“0芬尼”产生了困惑,为接下来的“体会妈妈的账单”这一环节的学习打开了大门。】
四、体会妈妈的账单
1、师:照顾小彼得的这漫长的10年里,难道妈妈为他做的一切还不值1芬尼吗?在
妈妈的这份账单中,我们选一项来计算,如果一个月的吃喝我们算他450芬尼,十年应该付多少钱呢?请四人小组计算一下。(54000芬尼)
师:这可是54000芬尼啊,除掉吃喝,还有买玩具,还有生病护理……这可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呀?妈妈怎么不可能知道?小彼得怎么不可能知道啊?
2、拿着妈妈的帐单,(音乐响起,课件出示文字):小彼得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小彼得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学生交流。
3、师:十年了,妈妈一直用心血和汗水为彼得营造了幸福舒适的生活,但她却只收
——“0芬尼” (学生说);十年了,就为这吃吃喝喝,妈妈又该忍受多少琐碎繁杂的家务劳动,但她却只收——“0芬尼”(学生说);十年了,一旦彼得卧病在床,病在儿子身上,却痛在妈妈心里,如果可以代替,妈妈宁愿生病的是她自己。但她却只收——“0芬尼”(学生说)。
师:多么细心呀!多么周到呀!多么无微不至的爱呀!是呀!母亲是棵给予树,满枝都是忘我的爱啊!
4、师:此时此刻你觉得妈妈的账单是一份怎样的账单?(充满爱心的账单、无价的账单、令人感动的账单……)
5、师:在这十年幸福的生活中,妈妈给了小彼得无私的关爱,无尽的温暖。这份情、
这份爱都渗透在这一个个“0芬尼”中,都凝聚在这小小的账单中啊!谁来读读这饱含母爱的账单吧!(点读)让我们在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份账单吧!(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课文,让文本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融入生活经验,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抓住机会对孩子们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掀起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浓浓的母爱,掀起了整个课堂的高潮,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体会小彼得的羞愧之意
1、师小结过渡:是呀!这样一份充满着浓浓爱意的账单,怎么能用芬尼来计算呢?
妈妈在账单上写上0芬尼,你们谁读懂了“0”芬尼的意思?(0芬尼是妈妈不要小彼得的报酬……)
师:这“0芬尼”是妈妈对小彼得的宽容,这“0芬尼”是妈妈在告诉小彼得亲人的关爱付出是不计报酬的,同时这“0芬尼”让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课件出示)“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
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3、指导朗读:
1)师点生读,并随机指导朗读
A、师:“怦怦直跳”的心?那是一颗怎样的心?(是感动,是羞愧,是感激,也是
后悔)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怀着怦怦直跳的心。(点读)
B、师:蹑手蹑脚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轻手轻脚的意思,看来你真的挺能体会小彼
得的心呀!
C、师:他是怎样的塞呢?(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塞,那时小彼得告诉妈妈?
2)师: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情一起走进小彼得的内心世界。(齐读)
师:感谢同学们带我走入小彼得的内心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他的那份羞愧万分!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我抓住三个重点词,通过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使得学生能在反复地读中,感受到彼得深切的悔意,从侧面进一步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六、情感升华
1、师:你们看(出示图片)小彼得那怦怦直跳的心,那偷偷藏进妈妈怀里的通红脸蛋,
那小心翼翼塞钱的手,在此时显得那样真诚,那样可爱,我想此刻他肯定有许多的话要对他妈妈说!是吧?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把心底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吗?快!帮助他说出来吧!请你就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2、学生练笔并交流。(配乐)
3、师:妈妈的爱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看了妈妈的账单,小彼得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也懂事了不少,这都是因为他有着一位慈爱的——妈妈。
4、配乐,齐读名句
1)有人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2)也有人说:“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3)有歌唱得好:“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
那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师: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妈妈)
5、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0>60了吗?对啊,这0代表的是母亲对于孩子不
求回报,无私无悔的爱啊!这是一份无价的爱啊!(将0改为爱)
【设计意图:在情感升华中,学生在语言积累与理解力的有机配合下,过渡到写法与
生活实践的运用,实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层层推进,学生的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而课外语句的引入,也再一次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