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平乐 村居》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0:5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全诗以简朴的语言,呈现出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美画图。词的上阕,四个短句,勾勒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及翁媪的幸福。词的下阕,向读者呈现的,是翁媪的三个儿子的形象。整首词抒发了辛弃疾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是这样引领学生精读文本的。
    一、以插图为抓手,全面解读
    除了词牌名和题目,全诗共计四十六个字。在老师看来,这首词浅显易懂,可是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着一样的难度。仔细解读文本,发现课本的143页的插图,把整首词所描绘的内容,全部呈现出来了。何不用好插图?降低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呢?
    于是,学生读通读顺的诗词的基础上,我引领学生看插图,让学生词图对照,理解“茅檐”、“青青草”、“翁媪”、“卧剥”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词语的意义,对于全诗的理解就降低了难度。
    二、理解“醉”字,统领全诗
    文有文眼,那么本首词中的哪个字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呢?读来读去,就一个“醉”字,能够串起整首词的教学。
   “醉”,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是老夫妻俩微微喝醉的意思。深挖掘,意义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学生读完这句,我及时质疑:“这里的醉字还可以理解为?”经过思考讨论,学生明白,这里的“醉”还含有“沉醉”、“陶醉”的意思。为什么会“沉醉”、“陶醉”呢?联系词的上下阕,可以理解为,翁媪不仅为景醉,而且为人醉。因为三个儿子勤劳懂事。
    还有谁被陶醉了?学习到这里,学生轻而易举地发现了,这画面的背后,还有一双热爱生活的眼睛,那就是词的作者辛弃疾。
    三、紧扣生成,延伸词意
    学习诗词,本没有固定的解释,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在不偏离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没想到,在精读完下阕以后,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站立起,说小儿子不是“无赖”,是懂事的表现。并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两个哥哥都在忙着劳动,自己年龄小,什么都干不成,就剥开莲蓬,准备取出莲子煲汤给哥哥喝,哪成想,莲子还没真正的成熟呢?
对于这位同学的想法,我是十分肯定的。我及时引导,所以翁媪是高兴的,是幸福的,词中说——“醉里吴音相媚好。”
    那么,你最想对翁媪的这三个儿子说什么呢?通过让学生的练说,在学生的头脑中渗透了孝亲敬长的意识。
    小练笔是每课必备的,这节课我布置学生练笔的内容与上节课是如出一辙的,就是课后的练习第五题。这样的选择,是合乎学情的。
    但愿辛弃疾的这首如闪亮明珠般的词,能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记忆深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08: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