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07:5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爬山虎的脚》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及从多角度去写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一、品味语言,发现写作秘诀:

教学片段:

找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指名朗读,讨论:“你喜欢这几句话吗?”

2.指名美读后齐读。

3.交流讨论:“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有的说:“因为这几句描写得十分细致,写出了叶子的特点。”

有的说:“这些描写突出了叶子多、密的特点。”

我顺势进行引导:“你们是从哪些词中读懂这些特点的?”

学生说:“从‘铺’和‘不留一点空隙’可以看出爬山虎的叶子多且密。”

4.我再引导:“作者笔下的爬山虎还有别的特点吗?”

有的说:“从‘一顺儿’和‘均匀’可以看出爬山虎叶子铺得整齐均匀。”

有的说:“我从‘漾起波纹’也看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得很有规律。”我满意地点了点头。

5.学生再次朗读句子后,我把话锋一转:“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叶子写得这么好呢?”

学生一时无法回答,这是我意料之中的。

我再引导:“还记得上学期曾学过叶圣陶的一篇美文《茶花》吗?”学生的记忆被调动起来,纷纷背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生动形象的语句。我再出示《荷花》的2、4小节,让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一遍,并要求边读边想想两篇文章都写得这么好,叶圣陶到底有什么秘诀。

在经过认真思考后,学生陆续发现了问题:

有的说:“我发现叶圣陶之所以能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经过了细致地观察。”

我及时点评:“对呀,没有真实地、细致地观察怎么能写得这么详细、生动呢!这是叶圣陶写作的第一秘诀”。

有的学生经过启发,立即说:“第二个秘诀是是想象。你看,他写荷花:看着看着,他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接着是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而写爬山虎的叶子时,他说‘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这些都是作者由眼前景物所产生的想象。”

还有的说:“我认为作者是带着深深的喜爱之情来写这些植物的,这应该就是叶圣陶写作的第三个秘诀吧。”

我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真棒,真实情感地投入的确是写作成功的决定因素。现在谁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发现的叶圣陶写作的三个秘诀。”

“一是──“细致地观察。”

“二是──“丰富的想象。”

“三是──“真挚的情感。”

6.“希望同学们课后去观察身边一种事物,试着写一篇情浓意真的观察日记,行吗?”

“行!”同学们自信地响亮回答。

二、动作演练,领会语言妙处:

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关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第四自然段细丝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让学生在有关的语句上反复朗读反复琢磨时,学生开始寻找到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细细斟酌之下,一幅幅形象直观的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而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想到了用肢体语言来展示。课堂上,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手臂当作爬山虎的茎,手指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把课桌当作一面墙。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再经过解疑,理解爬山虎不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我这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肢体语言来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简笔画,肢体演示,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自我发现中寻找独特的认识、感受,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快乐。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使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欣喜地发现了叶圣陶的“秘诀”,有了这三个要素,何愁学生写模式化、概念化的虚假作文呢?  

                                           湖师附小语文教研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07: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