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班健康活动:小刺猬背果子”说课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08:5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新整理  一、说内容来源    我们班的孩子比较幸福,因为地理的优势(活动室门口正对着庭院),出来玩的时间比较多,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在庭院内的小房子、小山坡间来回穿梭,尽情享受童年自由玩耍的快乐。而当我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游戏时,发现他们爱在健康步道上爬行、在草地上追逐打滚,爬和滚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却深深吸引着孩子,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于是,我将这两个基本动作纳入其中,以小刺猬的角色贯穿始终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锻炼身体,玩中学、学中玩、玩中获得发展、体验快乐。

二、说设计思路

《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把“爬”和“滚”赋予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幼儿扮演角色参与活动,这种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也能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出了过程游戏化,内容趣味化的特点。

● 导入部分

根据小班幼儿对小动物、游戏感兴趣的特点,选择游戏化的故事情境,让幼儿以小刺猬的角色身分参与其中,能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用活泼欢快的《去郊游》音乐,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活动氛围,促使幼儿愉快的进入活动情境。

● 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探索。

“小刺猬是怎样走路的?有什么本领?”这一环节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自由探索在先,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来调动幼儿的主体积极性。

2、幼儿尝试练习侧身滚。

通过交流、个别演示使之经验共享,同伴示范,引导幼儿互学,幼儿集体尝试练习侧身滚。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以游戏化的口吻带领幼儿一起练习,“那边地上有很多的果子,我们一起滚过去,看看谁背的果子多。”既练习了动作又为游戏做好了铺垫。



3、听信号变换动作。

听信号变换动作,又一种练习基本动作的途径,妈妈带领宝宝游戏,交替练习侧身滚和爬,同时将快爬、慢爬,朝指定方向侧身滚蕴含其中,将幼儿引入游戏环节,运用不同的方式,达成同一个目标。

4、开展游戏“小刺猬背果子”。

设置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穿越障碍,用侧身滚将果子背到背上运回家,在游戏中,孩子们尽情滚、爬,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地、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此启发幼儿互相帮助,将果子放到筐内,同伴间的互助、友情自然渗透其中,同时数数自己背了几个果子,也自然的将数学活动渗透于此。

● 结束部分

在音乐声中享受劳动的甜蜜果实,并让幼儿学会分享,体验游戏的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08:56:58 | 只看该作者
整个活动的过程,以“快乐”为出发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尽情体验、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快乐是第一位的,只有让孩子觉得是快乐的事情,才会真正激发他的自主性与参与性,真正的真情投入,获得身心的愉悦、满足和发展。

三、说课后感受

一个活动下来,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

● 由于天气的原因,塑胶地面温度非常高,孩子们在场地上滚爬了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满面了,这样的天气更容易让幼儿感到疲劳,但是孩子们还是能尽情的投入。

● 我班的幼儿还是第一次接触听信号做动作,所以当我的信号出来时,有的孩子还不明白要做什么。如果我先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做一次,(冬冬——爬,摇一摇——滚),连起来听信号做动作时,孩子们就会很清楚了。今天的听信号做动作只是作为一种练习的方式,下次可以专门进行这样的活动。

● 游戏孩子们最兴奋的,所以没等我说要求,个别孩子就出发了,在背果子时,大部分孩子都能用滚一滚的方法把果子背起来,可是有的孩子滚了以后还是没有背上,就用手把果子给粘上去了,教具的设置还可以再改进,让幼儿只要有了动作就能成功。

在 “追求有效教学,构建快乐课堂”的路上,我将会努力去实践、去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