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用“少教多学”教学策略来点亮你的语文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22:4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运用“少教多学”教学策略来点亮你的语文课堂
【内容摘要】: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既单调又枯燥,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少教多学”使得语文课充满了乐趣性与创造性。本文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少教多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少教多学   教学策略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的课堂常常是他们痛苦无奈的地方,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试图创建一个“少教多学”的课堂。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少教”不单指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也不是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更科学、学得更有用。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留给学生更多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这无疑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充分落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重大挑战。
真正做到“少教多学”,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和选择备课的思路,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变为获取知识的“超市”,让他们大胆地问、思、辨、说、读、做,使他们在自己的原有起点上“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语文也是如此。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对语文课感兴趣,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尊重学生在心理、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是备受学生青睐的,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收到了以往课堂预想不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备课时,首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祝福》一课时,有教师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切题设问:本文的题目和文章内容有何联系?为何以“祝福”为题?然后引导学生静心品读文章,将学生的情绪引致高潮又猝然提问:文章为何起笔之后不直接写祥林嫂的遭遇,而写鲁镇年底的祝福景象?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你对过年有何向往?这些问题的提出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挑战性又与历史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整节课中都表现出积极探究的倾向。在学《孔乙己》时引出问题:“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没有?”这些问题如投石激浪,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纷纷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人人参与,兴趣盎然,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开发了潜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22:46:15 | 只看该作者

二、善于开发和丰富课程资源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个人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时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因为语文的范畴不只包含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之类简单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语文承载的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博大精深。但是我经常发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而学生在底下听得想打瞌睡。
所以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人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学习《多彩的春天》时,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能仅局限在课本里,而要作课外的延伸。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寻找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举行班会,如:“我会唱春天的歌”、“我会背春天的诗”、“我会跳春天的舞”、“我会画春天的画”、“我会讲春天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春天:“春天来了,我要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春耕的?”“春天来了,我们周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唱、跳、背、画、讲、看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可以是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的。
三、关注学习的过程,捕捉教育最佳时机
做为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善于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所谓“教育最佳时机”,也就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教育、印象最深、教育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随时随地的灵感、以及学生的感受、或者突发事件等,使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
一次学校公开课上,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地一声撞门而入,径直入座。全班同学神色凝重,以为教师肯定要狠狠批评他了。但是,老师并没有停止教学活动,也不做即时处理。当读到其中一句时就诗取材:“为什么用‘小扣’而不用‘猛推’呢?”学生议论一番,认识到那是诗人懂得敲门应当是轻轻的,猛推猛敲是不文明的行为。老师追问:“为什么久不开的情况下还是‘小扣’呢?”学生说:“如果主人不在,就更不应该猛推而入了,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诗人知书达理,有教养、有学问,才能这样做。”这时老师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座位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认为大家说得对吗?你赞成‘猛推’还是‘小扣’?”这位学生脸红了,大家友善地一笑了之……可见,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在不经意间为学生创造教育资源;甚至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孩子们。
四、活化教学内容,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会学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22:46:21 |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往往被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批评的:这好比是“在岸上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所掌握的也不过就是空洞的理论。因此,按照“少教多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针对学生表现欲极强的特点,教师可尽多地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模仿改编戏剧、小说,以及把戏剧、小说中的情节搬到讲台上进行表演;可以采用辩论会、演讲会、实话实说等形式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发语文教材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质疑、探究、表现。学了《坐井观天》后,老师让同学们设想青蛙跳出井以后的故事;学了《项链》,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本文写一篇续集……这些活动既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少教多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老师虽然“少教”了,但学生却不仅把握了知识、有了朗朗书声,而且还有了思维训练、有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起到学者无心、教者有意,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就达到了“多学”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