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3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生存为话题的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动物生存危在旦夕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去爱护它们。对待动物这个话题,大家一定都认为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如果我再次说出“我们要保护动物”这个口号,大家定会笑掉大门牙的,但我则不这么认为。

  目前,我所说的保护对象不在是那些珍贵的动物,而是那些就在我们身边的动物。例如:鸡、鸭、果子狸等等。为什么要担心它们呢?原来现在不是只有人类在威胁它们,还有像“非典”、“禽流感”这样可恶的病毒在迫害他们。在“非典”时期,人们得知“非典”病毒是从果子狸身上出来的,这给果子狸带来了灭顶之灾——广东的所有的果子狸都杀光了,埋了,接着浙江,北京等地也一一效仿。这虽然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但却给果子狸带来了似乎“南京大屠杀”般的灾难。我认为,其实果子狸是无辜的,而那些不听国家、人民劝告的人,才是大恶人。如果那些吃过果子狸的人不吃果子狸,果子狸身上的“非典”病毒又怎么会传给人类呢?而一到“东窗事发”,人们却坐以待毙,把一切责任都推倒无辜的果子狸身上,害得它们被蒙上了千古之怨。自从出现了“非典”,果子狸便招到大量的杀害,这样一来,果子狸的死亡数大大的超过了出生数,那么果子狸必定灭亡在人们手中!我说,真得该惩治那些吃过果子狸的人!

  大家还认为鸡、鸭的繁殖速度比较快,便可杀之。当一到“禽流感”的时期,鸡、鸭又像果子狸一样遭到了灭顶之灾。由于“禽流感”的出现,只要有一只鸡或鸭染上了“禽流感”,那么三公里之内的所有家禽都要遭到扑杀,五公里之内的家禽都要打预防针。这样一来,又有成千上万只家禽要告别尘世。这虽然为人们防了病,但给家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又要归根于人们,如果人们对家禽多些照顾,把它们看成朋友,那么家禽哪又会染上“禽流感”?

  总而言之,动物的生病与扑杀,人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人们对动物有些爱心与良心,那么哪会有“非典”与“禽流感”。我们要保护所有的动物,让它们也和我们一样,有一个生存的空间。

  人与动物是密不可分的,天地对我们人类是公平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不对天地万物给予公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
这天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脑子里想着明天上课时怎么写关于环境的作文。突然,只听“嗖”地一声,一道金光划破天空,落在我家的草坪上。我怀着好奇心走了出去,看见一个杯子大小的小人,这个小人头上戴着一个蝴蝶发卡,头发是黄色的,一直垂到地上。她的眼睛小小的,纤长的眉毛微微向上翘起,鼻子像一条弯弯的月亮船,嘴巴圆圆的,整个脸蛋儿就像一个红苹果,特别可爱!我就把她带到了家里。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这个小人开口说话了,没想到她说的竟是汉语。我给她倒了杯水,她忽闪着小小的眼睛,好奇地问:“你是不是叫胡婧?”“是呀!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瞪大眼睛,显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我当然知道你的名字了。我叫‘蝴蝶精灵’,小名叫清儿,是一个天使。我每年都要选出一名小学生去我们那里参观。”她拍拍圆圆的小嘴巴,打了个哈欠说。我们聊啊聊,突然,她说:“我们现在就走吧!”我装出一副担心的样子说:“要是爸爸妈妈知道我出去了,他们会着急的!”“有我在,不用担心!”清儿眨眨钻石似的眼睛,调皮地说。

  大约三四十分钟吧,我们就到了。我们参观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后,走到了一台电子仪器前,清儿对我说:“这台电子仪器可以显示出一个星球的过去和未来,可神奇了!”我说:“我要看一看地球的过去,显示屏上马上出现了地球过去的样子。我又让它变出地球未来的样子,没想到却是这样一派景象:天空死沉死沉的,地面上全都是水,其余的什么也没有。我惊呆了,就让清儿把我送回了家。

  难道地球未来的样子真是这样的吗?在这里,我向大家呼吁:关注环境,关注我们生存的家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为了生存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简单的为了自己的生存么?小小的我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从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思考和感悟着这个问题。

  生存逼迫着人们去奋斗,奋斗的路又很坎坷;生存很艰难,但再艰难也要生存。为了生存,一些人不择手段,不顾法纪,不讲道德,甚至出卖身体,这种种固然都是为了生存,但我要追求无愧于自己,有利于社会的生存。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贫困,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公主”“皇帝”,我是前者。因为贫困,我刚上小学就与父母分居南北两地,打工的父母从此再没回来看过我,让我和奶奶生活在遥远的北方山村。因为没有钱,用不起电,我就点起煤油灯读书。孤灯寒夜北风吹,手脚冻烂心不悔。为了节约写字本,我从不用圆珠笔书写,因为铅笔写的字擦了还可以再写,直到那张纸烂得写不成。一件棉衣从小学一年级穿到四年级,直穿到再也无法补长加宽,才不得不从生活费里挤出点钱再买一身。上小学时用的书包补了再补,一直背到初二。一个冬天熬过去,身上能冻的地方都长了冻疮,又痛又痒,因为我买不起手套、耳套、棉鞋、棉袜。艰难的生存环境是我国早的悟出了奶奶的话的语重心长:“现在吃苦不怕,只要你努力学习,将来就不会做像我这样过苦日子的农民。”我记住了奶奶的话,为了能更好的生存我吃苦,我学习,我的成绩在那个环境里保持着优秀。

  初二的时候,由于父母在外生存艰难,自顾不暇,就没有再给我寄学费回来,我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寄托着一生幸福与梦想的校园。这是同样穷困的叔叔就带着我出去打工、学做生意。在短短的打工日子里,我见了很多,想了很多,悟出了很多。我想叔叔现在虽然可以供我吃穿,但他不能供我一辈子,要生存还得靠自己,还得要读书。于是,在一次与父母的通话中,我强烈要求读书。就这样父母把我接到了西双版纳,在这个遥远而又美丽的边陲,我再次踏进了久违的校门,听到了虽然朗朗但却是不同于家乡口音的读书声。

  难得的异地初三,我倍加珍惜,读得特别努力。一年后,我用允中的通知书报答了父母的支持与养育。可是,自古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爸爸在我接到通知书后就开始没日没夜地为我赚学费,终于劳累过度,疲惫不堪,被压茶饼的机器压伤了右手,从此这只为一家人赚取生活费的右手就只能干轻活了,但爸爸没干轻活的福气,生存逼迫那只残了的右手必须继续干重活。

  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爸爸无力的右手,痛苦的表情,挣扎的身影,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我。比起其他同学来,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过高的追求。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爸爸妈妈的生存环境,就是为了让爸爸那只受伤的手不再疼痛,就是为了让和爸爸妈妈一样的打工仔不再为了生存而煎熬。这就是我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感悟出来的生存道理。

  我知道我的路还很长,很艰难,处处布满荆棘,但我时时记着孟老夫子的话:“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时刻准备着迎接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困难,直到迎来打工仔不再为生存而煎熬的那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别把生存看简单
总期盼着能用自己的努力,去拥有些东西;总埋怨着父母的呵护将我罩得过于安全,而限制了我成长的空间……

  大概为了增添些热闹的气氛,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旁多了一些色彩缤纷的纸条,写满了字谜,并且附上了诱人的小礼品。抱着玩玩的心态,我随意揭下一张纸条——“一点水”?看了第一眼,我简直摸不着头脑,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能用手慢慢笔画起来。“是永?”我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内心的沾沾自喜,早已流露在表情中。然而怎么也没想到的是,结果另我大失所望。“不对!”售货员无情而坚定的否定给了我晴天霹雳。“怎么会不是呢?”我呢喃自语,心忽然沉了下去。无奈之余,我不得不将纸条不情愿地重新贴上去。还未沾稳,一个同龄女孩又马上将它拿走了,出于好奇,我跟了上去。“是‘求’么?”女孩谦逊地问到。“对!”售货员赞赏地看了看她,而女孩腼腆地一笑而过。

  一旁的我很是不服气啊!转头一看,又一个谜面——“一日千金(打一地名)”静下心来一想,千金是“贵”,一日是“阳”。这地名不就是贵阳么?这次我是有了十足的把握,上帝也没忍心再让我失望。当售货员将同样赞赏的目光投向我,并且递上一只粉红色精美牙刷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甜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将这只牙刷握得很紧,我急于向母亲炫耀一番,告诉她,即使再苦、再累,我同样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拥有想要的,那时,母亲会自豪地承认:我长大了!可以靠自己生活了!

  我的确这样做了,母亲也的确很高兴。但她回答我的是:“一根牙刷是你半天的劳动成果,但你可以让它满足你半天的生存需要么?”一句话把我问住了,生活包括了衣、食、住、行,一把牙刷,可以满足什么?我想到了家,那不是父母努力的结果么?一个家需要多少付出啊!

  躲在父母背后,我以为生存只意味着快乐;然而,松开父母的手,才知道一切都是那样的来之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生存互助
有一个旅行团乘着轮船去澳洲旅行,在途中突然遭到风暴袭击,轮船不得不在附近的孤岛上躲避风雨。一天、二天、三天……风雨还在无情肆虐,食物和淡水越来越少,人们又冷又饿,更可怕的是与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

  人们苦思铭想,怎么解决食物的问题呢?有的说:“要不去钓鱼吧!这里的水产品应该非常丰富!”有的说:“要不去采野果吃吧,这里的野果应该很多。”我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船上有弓剑,我二话没说,向轮船飞奔而去。来到船仓,拿起弓剑,来到人群中说:“不如去打猎吧,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帐篷!”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船长说:“对!我们就去打猎吧。”大伙纷纷拿起弓剑,四处去打猎,我们两人一组,总共组成了九组。我来到一个山洞前,打量了一下,吃惊地发现,里面竟然有一头正在呼呼大睡的野生象。我本不想杀它,可想起了人们的惨状,我只好不忍心地下手了。当我回到人群中时,发现其他人一无所有,都空手而归。当大伙看见我身后的野生象时,他们欢呼起来。便立刻生起篝火,烤起象来,这头象足够我们吃的了。到了晚上,我们齐心协力搭起了象皮帐篷。虽然没有家里的床好,但在这孤岛上,我们能睡上如此温暖的帐篷,我已经心满意足了。第二天早晨,风停雨止,风平浪静,我们继续我们的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会生存能力
雄鹰只有学会飞行的本领,才能直击广袤无垠的苍穹;

  野百合只有忍受孤独的寂寞,才能盛开漫山遍野的蓓蕾;

  游鱼只有掌握生存的法则,才能徜徉无边无际的大海。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学会生存,拥有生存的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拥有梦想,从而获得成功。生存能力即是生存本领。除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事物之外,还有我们的身体、学习和能力。

  学会生存能力,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体质。也就是健康。健康是第一财富。合理的膳食、经常性的运动都是健康的保证。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有努力学习的前提和动力;也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学会生存能力,要求我们拥有乐观的心态。李白曾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习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要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发现真谛。态度固然重要,但要付之行动。我的座右铭是:“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我相信,成功一定属于那些付出努力的人。

  学会生存能力,要求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我们一定要争气,我们并不比别人差。作为学生,我们要在自己的学业上努力;作为儿女们,我们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面对成功,我们不能抬起骄傲的头颅;面对失败,我们不能放弃明天的希望。泰戈尔说:“当你因错过太阳而失声痛哭,你也将失去星期星”。胜利的果实固然甜蜜,但对挫折的坚守也固然美好。

  岁月长河,几多风雨,几多欢乐;十里长亭,多少人放弃,多少人坚守。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秋天的果实。只有努力学会生存的能力,才能叩响彼岸的大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学会生存 勇敢面对
在人生中,学会生存无疑是对自己的生活作出了保障。当你被困时,生存的本领让你摆脱困境。生存的本领就像一个好帮手,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帮你渡过难关。

  在我们这个美好的国度里,在我们这个充满幸福与温馨的大家庭里,我们被爱包围着。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受到亲人的溺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和娇小姐。现在,我们可能会想:有家人的呵护,我还怕什么!怕这个,怕那个,那是杞人忧天。但是错了,家人不是神话里的上帝,不能为我们做尽所有的事。再说,家人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总有一天,我们要独立的。

  如果我们早一天学会生存的本领,就能为以后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如果我们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学会生存。这个是我们早晚都要去学的,早晚都要去面对的。与其到头来无法生存,不如早一天学呢?

  我们都知道,蒲公英是一种十分平常的植物,但这不平常的植物却有着一种不平常的精神。蒲公英妈妈在等待孩子们发育完全后把他们放飞,让他们独闯世界。因为蒲公英妈妈深知:自己不可能陪孩子们一辈子,它总有一天要离开孩子们。孩子们总有一天要独立的。她唯一能告诫孩子们的是: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勇敢的、想办法生存下去。

  这就是我们有生命的物种所相通的地方吧!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孩。他母亲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爷爷,这时,父亲因出车祸也住进了医院。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仅仅八岁的孩子,就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他用行动告诉所有的人,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我被他的勇敢、坚强所感动。

  在生活中,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前面的路还很长,也许有荆棘,有坎坷,有悬崖,有险滩……我们要早作准备,勇敢面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03: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