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有效巩固知识
1.激发学生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练习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图文并茂地呈现学习的素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以更高的兴致、更高涨的情绪、更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说常见的设计一些闯关的游戏,可以让学生通过做题增加自信心,更乐于练习。
2.尊重个性差异,运用信息技术分层设置练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采取“不同学生,相同练习”的方式,这就会使得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弱的学生“吃不了”。不管对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课堂浪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练习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分梯度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分层练习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同时,对共性的问题,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及时呈现,进行集体练习。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3.提高学生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练习
简单重复、形式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随着信息技术引入数学,就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变式练习、拓展练习,诸如此类的练习题以不同的“面孔”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练习兴趣,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复习,为复习课注入新的活力
1.信息技术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充实学生认知结构。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予以再现、整理、归纳等,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在此基础上加以梳理,进而促使学生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复习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增大复习容量,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使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如在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拼组和分割图形,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用平移法、分割法、填补法等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信息技术指导应用,体现数学的实践性。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本学科,它为生活而产生,又为生活而服务。教师在复习课之前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实用性,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重难点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复习课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学会独立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天空。平面几何复习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用课件展示“我的新家”,出示沙发、茶几、圆桌、床等家具。“同学们,这是老师即将搬入的新居,老师还来不及布置,你能帮助老师布置一下新居吗?”学生们马上被老师创设的情景吸引住了,他们纷纷动手去做,使这节课的复习活动达到了高潮。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使学生知识技能上获得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