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2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会馆巷小学  陈万彪   魏艳霞
摘要: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使终生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但当前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误区,只有明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则,找准二者的契合点,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整合  误区  原则  契合点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对于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而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它有着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语言,严谨缜密的逻辑体系,广袤深刻的思想方法,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于理解数学。如何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当前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的误区
1.偏移教学目标,反客为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判断一堂课是否高效,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应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而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外在美”,无视学生的学习实际,偏移了课堂教学目标。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盲目地关注技术、追求技术,为技术而技术,制件的课件过于花哨,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了对画面的欣赏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成了一句空话。某教师在执教《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时,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大篇幅的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产生,原始人稀奇古怪的装束,匪夷所思的生活,无一不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课堂上热热闹闹,到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学生依然对原始人生活兴趣斐然,根本听不进去。笔者也纳闷:这到底是数学课,还是社会课?
2.设计思路狭窄,生搬硬套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变抽象为形象,能够化繁为简,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相当多的教师由于业务钻研不够,知识结构陈旧,信息技术水平低,对于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够。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视野狭窄,缺少创新,要么一味奉行“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一些现成的课件,结果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要么制作的课件游离于课堂教学主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课时重难点,以致于达不到预期的运用效果,事倍功半。
3.资源使用不当,华而不实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督促者;多媒体设备只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工具和途径。而个别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一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只顾追求课件的观赏性,动辄声色光电齐上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表面亢奋,可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荡荡,所获甚微。还有一些教师盲目地追求“新”与“鲜”,以至于对教学资源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滥用甚至误用,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26:46 | 只看该作者

4.无视学科特点,演示为主
小学数学是生活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无一不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而大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教师成了机器的操控者,忽视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课堂教学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标准之一。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信息技术必须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学生学情的,有助于解决课时重难点的多媒体课件,一堂课应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切不可追求面面俱到。
2.实用性原则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效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为学生理解内容、诱发思维、表现自我提供了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效果,忽视了学生数学认知规律,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关键的问题要清楚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必须要以实用为前提,设法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契合点,使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
3.科学性和艺术术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育内容要讲究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要尊重客观,不得有知识性的错误。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则要讲究艺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数学是科学,要求真;教育又是艺术,要求活。两者相结合,才能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才能让学生得到自由的和谐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融入自己的思维,使其具有更多的艺术元素,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契合点
(一)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贴近学生生活——情境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教学中所谓“备学生”,除了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用实例再现学生生活当中的情境,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接通生活这潭浩淼的活水,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情绪上得以共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求知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一年级学习《认识人民币》,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超市中物品的标价来导入。因为这个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通过课件设置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念转化的过程,更好地形成数学概念。
2.触摸童真童趣——故事引入
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数学故事,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新课伊始,教师问学生:“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让学生想一想,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它运用的是什么数学知识?这里通过一个故事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导常活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26:52 | 只看该作者

3.启迪学生思维——谜语引入
学生大多喜欢猜谜,猜谜能启迪智慧,发展思维。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则谜语让学生猜,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大胆猜想,积极思维。如小学三年级《年、月、日》的导入:教师用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这样的开讲形象、生动、有趣,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才管用,才有印象,不易忘记。
4.亲近学生认知——问题引入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低下身子,贴近学生的认知,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在教学《年月日》第二课时(认识闰年),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奶奶明年过第18个生日,而孙子明年要过第20个生日,奶奶和孙子各是多少岁?听到问题后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奶奶18岁,孙子20岁。但说完之后会马上意识到不对。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进行讨论,出现一系列问题之后,激发出隐藏在学生内心的疑惑,让学生心怀探究进入新课,以探究疑惑为主线,使学生不仅 “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精讲,突破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于理解数学。而信息技术手段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直观形象,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晦涩的语言变得生动,可以使静态的文本动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内容,进而突破重难点。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将长方体点、面、棱的认识和长方体的特征制作成动态的幻灯片,学生看着屏幕上一条条滚动的棱,闪烁的顶点,上下、左右,前后移动的面很形象直观的图片,轻松的总结出长方体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等特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有不少数学内容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缩影,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情境,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将数学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化。笔者在执教《植树问题》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深奥的数学知识与常见的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3.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突破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万以内数的写法。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先用课件展示五百二十三 ,写作(  ),学生轻轻松松地就写了出来,再把个极的4个0添上,五百二十三万 写作(   ),学生也轻易的写了出来。这样,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快学会了整万数的写法,轻松、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26:56 | 只看该作者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有效巩固知识
1.激发学生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练习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图文并茂地呈现学习的素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以更高的兴致、更高涨的情绪、更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说常见的设计一些闯关的游戏,可以让学生通过做题增加自信心,更乐于练习。
2.尊重个性差异,运用信息技术分层设置练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采取“不同学生,相同练习”的方式,这就会使得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弱的学生“吃不了”。不管对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课堂浪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练习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分梯度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分层练习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同时,对共性的问题,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及时呈现,进行集体练习。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3.提高学生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练习
简单重复、形式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随着信息技术引入数学,就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变式练习、拓展练习,诸如此类的练习题以不同的“面孔”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练习兴趣,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复习,为复习课注入新的活力
1.信息技术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充实学生认知结构。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予以再现、整理、归纳等,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在此基础上加以梳理,进而促使学生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复习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增大复习容量,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使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如在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拼组和分割图形,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用平移法、分割法、填补法等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信息技术指导应用,体现数学的实践性。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本学科,它为生活而产生,又为生活而服务。教师在复习课之前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实用性,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重难点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复习课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学会独立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天空。平面几何复习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用课件展示“我的新家”,出示沙发、茶几、圆桌、床等家具。“同学们,这是老师即将搬入的新居,老师还来不及布置,你能帮助老师布置一下新居吗?”学生们马上被老师创设的情景吸引住了,他们纷纷动手去做,使这节课的复习活动达到了高潮。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使学生知识技能上获得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7: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