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究方案:
1.保持小车 不变,改变钩码来控制小车所受的 ,利用纸带计算 ,最终借助图象探究 与 之间的定量关系。
2.保持钩码质量不变(即 不变),改变小车的 (在小车上加钩码),利用纸带计算 ,最终借助图象探究 与 之间的定量关系。
(三)设计评价:
传统实验能够定量的得到 与 、 之间的关系,但实验流程复杂,误差较大,在具体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① 计算、作图过程繁琐,精确度不高。
传统实验中,利用纸带的信息来计算加速度,通常采用逐差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同的时间间隔,对应的位移差是一个常量
由于题目中已知六组数据,可以将纸带前后对称地分为两段:
根据推论得: 同理:
以上三式联立: 因此:
取平均: = =
因此通过测量、计算,我们才能得到加速度 ,但测量存在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之后我们再借助图像,研究 与 以及 与 之间的关系。在作图时我们采用描点法,然后观察大部分的点的走向,如果走向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那么两个量就是成正比的关系,此时必须用线性拟合的方式来画图,尽量让大部分点在一条直线上,误差点要尽量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样可以平均误差,使误差尽量减小。由此可见,手工作图往往过程复杂,而且费时费力,此外作图的偶然误差也是不小的。
② 平衡摩擦力时,很难准确调节木板的倾角。
在传统实验中,摩擦力有两个来源:小车和木板之间的摩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也有摩擦。为了平衡摩擦力,我们要将木板倾斜一定的角度,让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
得到:
由此可见平衡角 由动摩擦因素 来决定,而 的大小只与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材料和粗糙程度相关。因此在实验中, 只需调节一次即可。但事实上,这个平衡角很难调节,不少学生就地取材,随意地用钩码盒将木板垫高,因此实验的系统误差是比较大的。
③ 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平衡摩擦力之后,在小车上挂上钩码(钩码的质量计为 ),之后在拉力的作用下,两者一起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记为
对小车受力分析,小车所受的合力即绳子的拉力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1)
对钩码受力分析,钩码所受的合力方向向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
以上两式相加: 得:
代入(1)式得: 整理得: ---------(3)
对(3)式进行讨论:
当 时 ,那么此时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但实际上两者并不相等,所以说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四)方案改进
考虑到传统实验的多处不足,笔者对实验设计作出了如下改进:
1.设计不足①
鉴于不足①,笔者引入DISlab设备,替代打点计时器。该设备可将数据处理、作图变得简单精确,减少数据处理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究性学习。
改进方案〈1〉:DISlab实验——位移传感器模型
(1)实验仪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倾斜轨道、小车和钩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