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穷人》解读与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2:4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穷人》解读与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教学内容

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

文本解读

《穷人》一课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时根据雨果的叙事诗改写的一篇同名短篇小说。小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桑娜夫妇光彩照人的形象,展现了他们淳朴善良、克己待人的美好心灵。这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不但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讴歌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宁可自己多吃苦受累,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环境描写,烘托善良的内心

本文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可怕环境,突出了风暴中的大海那惊涛骇浪的景象。“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屋内的温暖、舒适、宁静与屋外的寒风呼啸形成了鲜明对比,反差巨大,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触目惊心的情景,让人潸然泪下,体现了穷人的贫困与悲惨。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一切景语皆情语。“清新”一词让人心头一亮。好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它冲走了屋子里沉闷的气氛,冲走了桑娜内心的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转机。

二、心理描写,展示矛盾的内心

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桑娜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从桑娜的沉思看出,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但这种贫苦的生活还得依靠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光是不是还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丈夫冒死出海打鱼,在家的妻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看灯塔“是不是还亮着”。带有揣度意味的词语,透露出桑娜盼望丈夫平安归家。

“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她多次想:“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在丈夫生死未卜的情况下,桑娜没有忘记西蒙,一直把邻居挂在心上。穷人的心是相通的,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

“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作为母亲,她可怜这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有责任关心照顾孩子。道德、责任、情感都体现在这一矛盾心理的描写之中。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美好心灵。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她一旦拿定了主意,既不后悔,也不动摇。五个省略号的运用恰到好处,和盘托出了桑娜复杂、纷乱的心理,慌乱、失措的举止,忧郁、果断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桑娜救人之难、疼爱孤儿的美好心灵。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桑娜似乎听见门响,以为丈夫回来了,其实根本无人。这是她神情专注,沉思达到如醉如痴程度而产生的幻觉。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和矛盾心理,使桑娜恍恍惚惚,进入了难以解脱的状态。桑娜关心别人,救人之难的同情心不都在幻觉中得以显现吗?

三、行动描写,突出淳朴的内心

桑娜前去探望生病的邻居,三次描写了她敲门的动作。瞧,“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她猛地推开门。”不难看出,桑娜敲门的动作逐渐加重,从敲门的反应中她已经意识到事情不妙,情况严重。然而她毫不回避,毅然推门而入,这突出反映了桑娜心地善良,真诚关爱邻居。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自作主张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心乱如麻,充满矛盾,也意味着从今以后丈夫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他承受得了吗?她怕丈夫一进屋就看到多了两个孩子而大发雷霆,因而想用帐子遮掩着,等她慢慢向丈夫讲出事情原委。她知道,遮掩是暂时的,丈夫迟早会发现,因而她“连忙把帐子拉好”。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帐子”拉开了,既表示渔夫和桑娜在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问题上想法一致,都有一颗善良、关心别人的美好心灵,也暗示渔夫和桑娜更加穷苦的生活已拉开了帷幕,等待他们的将是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

四、语言描写,表现直爽的内心

渔夫与桑娜的对话,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直爽、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嘿,我回来啦,桑娜!’‘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眼睛看他。”

桑娜焦急地等待丈夫回来,然而回来时竟然是一句简单的“哦,是你!”这让人感觉桑娜之前的担心是假的,丈夫九死一生回到家,却如此的“冷漠”。其实桑娜并不是“冷漠”,丈夫已在眼前,先前的担忧一瞬间消失了,而第二个担忧却要马上解决。从“不敢抬眼睛看他”看出,此时她担忧的是丈夫是否会接收这两个孩子?如果不同意,自己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占据了桑娜的心,她一心为别人着想,心灵多么善良呀!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前半句是桑娜应答丈夫的话,后半句“鱼打得怎么样”显然是没有思考而“语无伦次”:丈夫历经生死劫难,竟然还问“鱼打得怎样”。桑娜最该问的是丈夫还好吗?为丈夫回家感到庆幸。这话语反映了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她想的是孩子怎么办?如何向丈夫说清情况?脱口而出一句不该问的话,是她内心汹涌澎湃的体现,这话淋漓尽致表现了桑娜的善良!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渔夫问桑娜在干什么?桑娜“心不在焉”,没听清楚问什么,所以才有“我?”这不确定的猜测,桑娜显然是想着两个孩子。随后“语无伦次”的“表白”,跟“心不在焉”密切相连,她在掩饰内心的紧张,在思考怎样和丈夫把事情说清楚。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憨厚朴实的渔夫跟桑娜具有相通的内心:纯洁、善良,关爱他人。一个“熬”字,表明了不遗余力收养孤儿的决心。

五、神态描写,显示复杂的内心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渔夫打鱼归来,桑娜不敢看他,说话断断续续,然后“沉默了”。“沉默”足见内心复杂:她想把自作主张的那件事告诉丈夫,却又担心丈夫反对,一家人的担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如今再加上两个孩子,的确是难为他了。为了掩饰内心激烈的斗争,桑娜在暗自寻找能够讲清事情原委的办法,这叫“有语难言”。

“桑娜沉默了。”桑娜为什么“沉默”?她把西蒙的死讯告诉丈夫后“沉默”了。这时“沉默”是想看看丈夫有什么反应?不管什么反应,她得把抱回孩子的事告诉丈夫,并准备忍受打骂。此时无声胜有声,她在“默等回音”,饱含着对丈夫深情地期待。

“桑娜坐着一动不动。”渔夫催促桑娜快去把孩子抱来时,可桑娜“一动不动”。得到了患难中的丈夫的理解与认可而深受感动,桑娜完全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之中了,这是“激情难抒”!

一对贫穷的夫妇,一样善良的心灵,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不约而同,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桑娜拉开帐子的那一刻,无言的感动如同潮水一般包围了你我: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什么了是真、善、美!

六、对比描写,突出可贵的内心

作者在描述西蒙一家时,展示了一幅西蒙死去的悲惨画面:“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母亲临死的痛苦与孩子睡眠的甜美,母亲的慈爱与孩子的无知。这一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地震撼着我们:多么善良的母亲,多么可怜的孩子,多么悲惨的命运,多么可恨的社会。这触目惊心、使人落泪的情景,充分体现了沙俄时代劳动人民的穷困与悲惨,充分表现了人间最伟大的母爱。

此外,全文巧设悬念,构思新颖。课文首先叙述桑娜听着海上风暴的声音,心惊肉跳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平安归来;其次叙述桑娜出门探望生病的女邻居,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忐忑不安地担心丈夫是否会同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最后叙述桑娜的丈夫平安归来,同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课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儿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一是渔夫是否平安回家?二是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这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托尔斯泰这样处理,使得全文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重点难点

教学课文既要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又要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2:40:2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

一、聚焦环境描写,感悟善良的内心

师:课文开篇描写了事情发生的环境,找出来读一读,看看有怎样的作用?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

师:这段话描写了室外的自然环境、家庭的生活环境,描写这些环境跟题目“穷人”和主人公的品质有怎样的关系呢?(在海上恶劣的环境下还出海打鱼,更加突出桑娜一家的穷困。室内的温暖,则突出了桑娜的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清新”一词让人有怎样的感受?“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将带来什么呢?

二、聚焦心理描写,解剖矛盾的内心

师:课文多次描写了桑娜的内心活动,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她想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丈夫出海打鱼,生死未卜,可桑娜一直惦记着西蒙,为什么这样呢?

2.桑娜做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上挂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

A.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

B.聚焦“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展开想象:西蒙在临死前想抓到什么呢?

C.聚焦“两个很小的孩子……”,思考:此时此刻,孩子睡得又香又甜,可当他们醒来的时候,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了家,而且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3.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按理说桑娜的心情应该踏实、平静了,可为什么“忐忑不安”呢?

A.联系第2自然段,看看桑娜还想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家庭在增加两个孩子,生活会怎样呢?)

B.播放海上风暴的视频,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

C.联系第9自然段,自由诵读,思考:

这段话写出了桑娜怎样的心理活动?(桑娜自作主张收养了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心理不安,怕丈夫责怪,怕负担不起……淋漓尽致地活现出了桑娜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的内心世界,恰如其分地刻画出桑娜复杂、慌乱、忧郁而又果断的情态,表现出她真切的救人之情,疼爱孤儿之心。)

桑娜内心为什么这样复杂、矛盾呢?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贫穷造成的,在这样的压力下,对两个孤儿的同情,与她对丈夫的热爱发生了冲突,桑娜的心情才如此复杂。即便如此,她收养孤儿的决心也没有动摇。可见,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救助孤儿。)

D.对比阅读,体会异同。

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哎呀!《大闹天宫》,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可也不行,我说过给他们的呀。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了个主意:下回学校再组织看电影,不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给他们。(选自《我的心事》)

对比读读两段话,寻找有何异同?(相同点:两段话都是心理描写,都呈现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不同点:桑娜的心理描写运用了7个省略号,省略了某些内容,表现出桑娜的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思考的内容在不断地变换,把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个心理描写片段的异同,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省略号的作用,为领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三、聚焦神态描写,体会复杂的内心

师:神态是一个人的名片。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语句,看看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桑娜沉默了。

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师:渔夫打鱼归来,为什么两人都“沉默了”?

师:桑娜把西蒙的死讯告诉丈夫后为什么“沉默”了?

师:渔夫催促桑娜快去把孩子抱来时,可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

四、聚焦言行描写,了解淳朴的内心

师:抓住渔夫和桑娜质朴的语言和平常的动作,可以感受到他们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师:细读这段话,用心研读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说“是个问题”?

B.聚焦一个“熬”字,想象:渔夫此时想到了哪些?以后的日子会怎样艰难地度过呢?根据提示,填补空白。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_。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最后,他决定:宁可_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

C.渔夫是怎样对待收养孩子这件事儿的?在你的眼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D.对比阅读第9和24自然段,思考异同:

这两段人物描写,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渔夫是想了再做,桑娜是做了再想;桑娜的品质主要是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渔夫的品质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出来的;相同点: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仁慈的心。)

如果把写两人的内容对调一下,怎么样?(不可以。渔夫和桑娜的性别、性格、在家中的地位等不同,考虑事情的角度和遇事后的做法,自然也不同。)

感情朗读这两段话,体会写法。

【设计意图:拿描写桑娜和渔夫的典型语段来比较,认识到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描写角度来表现相同的品质──善良、仁慈,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师:“帐子”拉开了,意味着什么呢?既表示渔夫和桑娜在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问题上想法一致,都有一颗善良、关心别人的美好心灵,也暗示渔夫和桑娜更加穷苦的生活已拉开了帷幕,等待他们的将是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

师:展开想象,延伸情节,以“桑娜拉开帐子后”为题续写。思考: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两个孤儿的命运会怎样?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师:续写要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的美好心灵。

师:本文作者的一句名言: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

五、回顾重点语段,领会课文表达手法

1.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讴歌了穷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2.课文采用什么表达手法来塑造人形象的?(以事写人,正面刻画人物言行、心理、神态,环境烘托人物。)

3.课文的构思有何特色?

【设计意图: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抓住“穷”字来体会思想内涵,了解以事写人,正面刻画言行、心理、神态,环境烘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0: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