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绩效得以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教师也把其应用到教学中去了,网络时代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为丰富多彩。由于这种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使得我们教师不得不去钻研其中的奥秘,在我们钻研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得以提高了。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得一些不懂计算机的教师不得不去学习和培训,使自己从不懂到懂一些,有些教师甚至能达到精通的程度。每个假期全县组织信息技术老师对我们进行培训,让我们懂得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我们懂得如何制作简单的课件,让我们懂得收集资料在课堂中再现给学生……。现在教室里又安装好了电子白板 、实物展台,学校教师也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这样我们在教学中用起来就更方便了。电子白板、实物展台进入课堂教学后,因其生动形象的资源和集声音、图片、动画效果为一体的强大功能,为新课改提供了借助“工具变革”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变革”的强大支持。多媒体教学从根本上为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学过程、方式、手段的变革,更好地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就得多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来适应教育教学,使信息技术真正地应用到课堂中。只有加强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所以信息技术在教师能力培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 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强调教师“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达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不仅引起了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革,而且给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信息素养必须提升。然而就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中,传统落后的观念、僵化保守的体制、教师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制约着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
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到上千亿元,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和技术能力较低。笔者了解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和技术能力的状况是城市好于县乡,男教师好于女教师,年轻教师好于中年教师。以城市为例,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时基本不使用信息技术。而且,仍有部分40岁以上的教师基本不知如何操作电脑!这种状况,县乡学校更为严重!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淡薄
很多教师缺乏明确的专业化发展目标,笔者曾向一些城乡教师询问专业化发展问题,几乎所有教师都笼统地将发展目标锁定在“上好课、取得好成绩”上,再问具体一点,大都一脸茫然,而有的教师干脆就将专业发展完全等同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有向上发展的良好愿望,但教学压力重,教师们尤其是城市教师疲于应付各种教学任务与活动,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理性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