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同步试题(第1、2课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09:2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秋资料  《位置》同步试题(第1课时)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门分校 张 艳(初稿)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邱京莲(修改)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李燕燕(统稿)

一、想一想,做一做
的前面是谁?请你圈一圈。的后面是谁?请你在它下面画上横线。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前、后”的掌握情况。
答案
解析:考查学生对“前、后”的掌握情况,其中要注意到面向的方向为前面。
二、想一想,说一说。
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和小猫在拔萝卜。排在最前面的是(   ),排在最后面的是(     ),小猫的前面是(     ),小姑娘的前面是(     ),后面是(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实际情境中的“前、后”的掌握情况。
答案:老爷爷 小猫 小狗 老奶奶 小狗
解析:考查学生对实际情境中“前、后”的掌握情况,图中的人物和小动物面朝右方,因此要注意到面向的方向为前面,避免造成思维定式。
二、想一想,填一填
1.看图填一填
的上面是(    ),下面是(    ),的上面是(    )和(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上、下”的掌握情况。
答案:飞机 轮船 飞机和老鹰
解析: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通过解决老鹰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上、下”的相对性,尤其是对于三个物体,由于对象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三、根据信息找位置
小芳、明明、李奶奶、王叔叔住在一座楼的同一个单元,他们住在不同的楼层,请你根据信息连一连。
李奶奶家住在最下面,小芳家住在最上面,王叔叔家住在李奶奶家的上面。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用“上、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答案
解析: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结合“上、下”的知识解决问题,能根据条件判断人物在图上的位置关系,深刻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四、想一想,填一填
小力、小天、小白三人赛跑。小天跑在小白的前面,小天不是最快的。(     )是最快的,(      )是最慢的。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小力 小白
解析:在赛跑的实际情境中,结合前后的知识,可以采用在图上标一标的方法进行判断,进一步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丰富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09:29:51 | 只看该作者
《位置》同步试题(第2课时)



北京市西城区炭儿胡同小学 王萍(初稿)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邱京莲(修改)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李燕燕(统稿)

  一、看一看,填一填。
(1)在☆的左面画○。(2)在☆的右面画▲。(3)在◇的右面画⊙。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在二维空间内用左右确定位置。
答案
  解析:检查学生是否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是否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用学过的上下、左右说一说。
(1)的周围有哪些玩具?
(2)在哪个玩具的左面?
  (3)在哪个玩具的右面?
  (4)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回答吗?
  考查目的:其一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是考查学生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
答案:火车的上面是娃娃,下面摆放的是篮球,左面是木马,右面是电子琴。篮球在汽车的左面,在机器人的右面,学生自主提问,回答。
解析:为学生提供一个玩具柜的玩具摆放画面,充分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利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确定玩具的位置,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位置相对性的理解,同样是个篮球,由于参照物不同,因此“左右”就发生了变化。
三、看一看,填一填。
(1)从左往右数,是在第______个。
(2)从右往左数,是在第_____个。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以及感受顺序具有的相对性。
答案:(1)从左往右数,是在第4个。
(2)从右往左数,是在第2个。
解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思考最终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顺序具有的相对性,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1: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