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回顾上节概率的求法。
活动2 看试验,找特点,了解古典概型,初识概率的求法。
活动3 探究在公式P (A )= m/n中m、n之间的数量关系,P (A )的取值范围。
活动4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活动5 练习。
活动6 小结与作业。
1. 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准备。
2. 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古典概型的意义,能阐明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理由,为本节课探究用列举法求概率奠定基础。
3. 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其概率。
4. 通过对例1 、例2 的讨论探究,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5. 通过练习,巩固用列举法求概率。
6. 回顾本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提高、提高、发展。
2.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回顾上节概率的求法。
教师引入:
前面我们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得到的常数作为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试验, 实际不需要做试验, 通过列举法分析就可以得到随机事件的概率.
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准备好知识基础.
「活动2」
看试验,找特点,了解古典概型,初识概率的求法。
展示书中两个试验。(演示课件第2 张幻灯片)
问题
(1 )两个试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对于古典概型的试验,如何求事件的概率?
学生分析、思考解答:
(1 )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多个;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具有以上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2 )对于古典概型的试验,我们可以用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在全部可能的试验结果中所占的比作为事件的概率.
教师讲解概率求法: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全神贯注。
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古典概型的意义,能阐明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理由,为本节课探究用列举法求概率奠定基础。
「活动3」
探究在概率公式P (A )= 中m、n之间的数量关系,P (A )的取值范围。(演示课件第3 张幻灯片)
学生思考,解答、发言:
n >0, m ≥0,m ≤n,0 ≤P(A) ≤1.
当m=n时A为必然事件,概率P(A)=1,当m=0时,A为不可能事件,概率P(A)=0.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解答.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其概率的再认识。
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其概率。
「活动4」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问题1 (演示课件第4 张幻灯片)
例1 掷1 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点数为2 ;
(2 )点数是奇数;
(3 )点数大于2 且不大于5 .
问题2 (演示课件第5 、6 张幻灯片)
例1 变式 掷1 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
(1 )求掷得点数为2 或4 或6 的概率;
(2 )小明在做掷骰子的试验时,前五次都没掷得点数2 ,求他第六次掷得点数2 的概率。
问题3 (演示课件第7 张幻灯片)
例2 如图:是一个转盘,转盘分成7 个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种,指针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某个扇形会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指向红色;
(2 )指向红色或黄色;
(3 )不指向红色。
问题4 (演示课件第8 、9 两张幻灯片)
例2 变式 如图,是一个转盘,转盘被分成两个扇形,颜色分别为红黄两种,红色扇形的圆心角为120 度,指针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某个扇形会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指向红色;
(2 )指向黄色。
(3 )小明和小亮做转转盘的游戏,规则是:两人轮流转转盘,指向红色,小明胜;指向黄色小亮胜,分别求出小明胜和小亮胜的概率;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并说明理由。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本问题,运用列举法求其概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 )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
(2 )怎样叙述?
教师介绍解题要求、步骤。
例1 解:掷1 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 ,2 ,3 ,4 ,5 ,6 ,共6 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 )点数为2 只有1 种结果,P (点数为2 );
(2 )点数是奇数有3 种可能,即点数为1 ,3 ,5 ,P (点数是奇数);
(3 )点数大于2 且不大于5 有3 种可能,即3 ,4 ,5 ,P (点数大于2 且不大于5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 )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
(2 )怎样叙述?
学生试着解决变式题。
例1 变式 解:掷1 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 ,2 ,3 ,4 ,5 ,6 ,共6 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 )掷得点数为2 或4 或6( 记为事件A) 有3 种结果,因此P (A );
(2 )小明前五次都没掷得点数2 ,可他第六次掷得点数仍然可能为1 ,2 ,3 ,4 ,5 ,6 ,共6 种。他第六次掷得点数2( 记为事件B) 有1 种结果,因此P (B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 )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
(2 )怎样叙述?
鼓励学生解答:
例2 解:一共有7 个等可能的结果,且这7 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 )指向红色有3 个结果, P( 指向红色)=_____ ;
(2 )指向红色或黄色一共有5 种等可能的结果,P( 指向红色或黄色)=_______ ;
(3 )不指向红色有4 种等可能的结果,P( 不指向红色)= ________ 。
引导学生分析:
图中两个扇形的圆心角不相等,某个扇形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的可能性就不相等?怎么办?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 )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
(2 )怎样叙述?
学生试着解决变式题。
例2 变式
解:把黄色扇形平均分成两份,这样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相等,某个扇形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的可能性就相等了,因而共有3 种等可能的结果,
(1 )指向红色有1 种结果, P( 指向红色)=_____ ;
(2 )指向黄色有2 种可能的结果,P( 指向黄色)=_______ 。
(3 )把黄色扇形平均分成两份,小明胜(记为事件A )共有1 种结果,小亮胜(记为事件B )共有2 种结果,
P (A ),
P (B ).
∵P (A )<P (B ),
∴这样的游戏规则不公平。
可以设计如下的规则:两人轮流转转盘,指向红色,小明胜,小明得2 分;指向红色,小亮胜,小亮得1 分,最后按得分多少决定输赢。
还可以设计怎样的规则?
因为此时P (A )×2=P (B )×1,即两人平均每次得分相同。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的应用意识,模仿能力;
(3)学生在学习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
(4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意识。
通过对例1 、例2 的讨论探究,初步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
通过对例题变式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欲望,进一步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例2 的讨论探究,巩固用列举法求概率。
通过对例题变式的分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
「活动5」
练习。(演示课件第10 、11 、12 三张幻灯片)
5. 某班文艺委员小芳收集了班上同学喜爱传唱的七首歌曲,作为课前三分钟唱歌曲目: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五星红旗,相信自己,隐形的翅膀,超越梦想,校园的早晨,她随机从中抽取一支歌,抽到“ 相信自己” 这首歌的概率是(
).
6. 掷1 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点数是6 的约数;
(2 )点数是质数;
(3 )点数是合数.
(4 )小明和小亮做掷骰子的游戏,规则是:两人轮流掷骰子,掷得点数是质数,小明胜;掷得点数是合数,小亮胜,分别求出小明胜和小亮胜的概率;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问解,决问题。
教师评判。
教师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书写解答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正确应用列举法求概率解决问题;
(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通过练习,巩固用列举法求概率.
「活动6」
小结与作业:(演示课件第13 张幻灯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
教科书P154 页习题25 .2 第2 题.
学生自己总结发言,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教师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总结.
加深对列举法求概率的认识.
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